蕪湖弋江區:譜寫千年江城的城南新章

陳浩

2020年01月06日19:1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徽蕪湖,別稱江城,最早為春秋時期吳國的鳩茲邑,西漢得名蕪湖,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蕪湖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美譽,她是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是長江水運的重要港口,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工業、科教、商貿、文化重鎮。悠悠歲月中,蕪湖宛如江南之小家碧玉,親切而悠長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進入新時代,蕪湖的發展足音鏗鏘、行穩致遠,“百花齊放”。從地域上看,老城區繁華依舊的同時,以“大學城”(高教園區)為代表的城南生機盎然,接過“接力棒”,續寫著千年江城的新篇章。

城南“畫卷”。弋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8所高校共筑人文底蘊

上世紀60年代,作家林海音寫成《城南舊事》一書,講述了一段主人公英子的童年時光。故事不長,卻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此后,城南仿佛成了一個“符號”,與故鄉、童年等美好事物劃上了等號。

但蕪湖的城南可不是這樣。

在蕪湖,城南並非一個行政區域,也沒有確切的地理范圍。大致上,老蕪湖人習慣將青弋江以南的馬塘區稱為“河南”或城南。與一江之隔的鏡湖區等中心城區相比,這裡原是不折不扣的郊區。

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馬塘區更名為弋江區,在區劃調整中,原蕪湖縣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遵照市委市政府2005年確立的城區“東擴南進”發展思路,位於城南的弋江區由此步入跨越式發展階段。

事實上,蕪湖城區“南進”早有端倪。

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起,當時的馬塘區就對城南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新區規劃建設。此后的2001年8月,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2001年9月,當時安徽省規模最大的住宅區——南瑞新城破土動工﹔2002年的省十運會,更是讓城南以全新姿態展現在蕪湖和全省人民眼前。而為此專門建造的蕪湖奧體中心,則成為城南開啟新發展的標志、蕪湖的新地標。當然,這一系列動作,也為城南新章奠定了基礎。

19年彈指一揮間。再提及城南,蕪湖人的看法變了。

確實,現在的城南,交通便捷,一條長江南路,貫穿新老城區﹔已開通的軌道交通一號線讓這裡率先步入軌交時代﹔寧安城際在此設有弋江站,商合杭高鐵也將經停該站。現在的城南,名校林立,安師大附小、安師大附中、省示范蕪湖12中在此多點布局。現在的城南,商貿業發達,銀泰、金鷹、歐尚、麥德龍、瑞豐等知名品牌相繼落子。

當然,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城南的“大學城”規模初具。

正如前文所言,蕪湖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基地,擁有安徽師范大學、皖南醫學院、安徽工程大學等高等學府。隨著城區“南進”發展,高校也先后聚集城南。據了解,截至目前,“大學城”共計擁有8所本、專科院校,在校學生超過10萬。

高校的扎根和高校學子的匯聚,為城南平添了一份人文氣息,更為當地的發展注入了文化力量。

位於弋江區的蕪湖奧林匹克公園夜景。弋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青春律動賦能美好城南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高校、大學生能夠扮演怎樣的角色?用共青團弋江區委書記顧帆的話說,“大學生有活力、有親和力、有專業知識,他們在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社會公益行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安徽師范大學團委學生(兼職)副書記王陽說,安師大一直把志願者服務視作大學教育重要環節。目前,共計1.9萬名在校學生注冊成為志願者,人均年志願服務超過50小時。

“通過2+2+X,即兩所學校——愛心補習學校、電腦維修學校,兩個行動——江淮普法行、江淮環保行,以及社區美術學校、專業場館講解等若干品牌活動,為周邊社區、城南、蕪湖乃至全省服務。”

王陽透露,安師大還是無償獻血先進單位。近5年來,9000人次師生共計獻血220萬毫升。“在團中央、中央文明辦等單位主辦的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全國賽)中,我們斬獲4金4銀,位居全國各高校前列。”

而一條街之隔的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同樣重視志願者服務工作。

“引導、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過程中,我們強調志願者服務要與專業相契合、與就業相挂鉤。”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團委組織委員盧菊舉例道,“文秘專業的學生大多從事檔案整理、數據錄入、分析統計等志願服務,會計專業從事社保發放,大學生藝術團從事禮儀接待等”。

據了解,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安徽省青年技能大賽”等會議活動的背后,都能看到安徽商貿學院志願者的身影。

用顧帆的話說,10萬名大學生給城南帶來的不僅是青春律動,更推動了志願服務的多樣化專業化。這些服務在當下有效助力了當地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建設,長遠來看,也會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賦能長遠發展。

弋江區與蕪湖高新區實行“政區合一”,圖為蕪湖高新區科技產業園。弋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科技創新引領蕪湖“融長”

悠遠的歷史、響亮的名聲讓蕪湖在區域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並不影響蕪湖在新時代的加速前行。當前,“創新”正成為蕪湖的新標簽。作為G60科創走廊一員,蕪湖被定位為“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中心”,實力不容小覷。

據了解,在蕪湖的創新之路中,位於“大學城”的高校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皖南醫學院,全國首批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走出過劉貽德、孫瑞元等知名教授,科研實力雄厚。近年來,學校正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量、重視產學研轉化工作,發力科技進步。

“我們實施了包括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項目建設、平台建設、管理創新在內的五大計劃。”皖南醫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朱再滿說,通過五大計劃,學校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實力持續增強、附屬醫院診療水平逐年提高。

弋江區科技局副局長石泉莉表示,蕪湖弋江區得益於包括區內外高校在內的助力,高新技術企業數逐年穩步增長,2019年,全區高企總數達130家,建成省級以上創新研發平台88個,其中國家級創新平台7個、院士工作站12個,與高新區“兩區合一”的弋江區正成為蕪湖創新的“領頭雁”。

“人才是弋江、蕪湖發展的動力,我們將嚴格執行全市人才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實到位。”弋江區人社局副局長杜娟說,通過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完善配套設施,弋江必能匯聚更多高質量人才,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2020年,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的一年。在“融長”的進程中,坐擁“大學城”的弋江區必將大有作為,也必將從中受益。

(責編:徐文兵、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