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宣州机场进入一季度通航倒计时

2021年02月28日07:53  来源:合肥在线
 

校飞顺利结束,试飞紧张准备,航线有序开辟……新年伊始,芜湖宣州机场为今年一季度通航目标摁下倒计时。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双挥动在芜湖和宣城间的腾飞之翼,历经十年谋划建设,终于豪迈展开。

抢抓先机

芜湖,为什么要建民航机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芜湖人走出去、请进来的需求增加得很快,城市对于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时任芜湖市发改委综合交通科科长、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苏传宝说,“十一五”后,芜湖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巩固,与国内主要经济体的联系程度日益加深。然而,在综合交通五大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一直是芜湖的“短腿”。芜湖建民航机场,至少有三点需要。

一是枢纽建设需要。芜湖在长三角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建机场,是完善区域机场网络,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必然趋势。

二是把握机遇需要。芜湖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发展航空运输,才能更好把握中部崛起战略机遇、长三角合作机遇、安徽东向发展战略机遇。

三是协同发展必要。芜宣市域相接,中心城直线距离仅57公里,两市合建机场可以扩大服务半径,增加旅客流量,带动皖南地区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我市机场建设高瞻远瞩,动意很早。2011年前后,相关部门意见逐渐统一——不仅条件具备,而且刻不容缓。”苏传宝说。

十年磨剑

“十年磨剑,来之不易!”回望芜宣机场的规划历程,时任芜湖市发改委副主任、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耀辉这样感叹。他说,在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中,机场项目技术难度最大、审批级别最高、协调要素最多。

2008年前后,芜湖民航机场被列入《“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紧张的前期工作随后拉开大幕。2012年,新建机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支持。同年,芜湖成立机场办,芜湖和宣城就共建机场达成共识,机场启动建设选址。

选址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根据空域条件、周边机场布局、城市总体规划,该市初选了10个场址。然后,还要分析遴选初选场址的建设条件,提出预选场址。分析内容包括净空、地质、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电磁影响等数十个方面。2014年,小庄场址、红杨场址和平铺桥场址被确定为预选场址。在进一步比选工程技术及经济因素等条件后,位于湾沚区(原芜湖县)境内的小庄场址最终成为首选。

2015年,国家民航局同意小庄场址;201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兴建;201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复机场总体规划;同年10月,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开工。

经过两年紧张建设,2020年,芜宣机场如期完成“建起来”“飞起来”的目标:通过竣工验收,完成校验飞行。

飞得更远

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芜宣机场已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新的历史阶段,机场乘势而上,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意义何在?

“高质量发展靠蓝天。”芜湖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说,放眼国内国际,工业流通的主战场在港口,科技和金融要素联通则主要靠机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场驱动下的空港经济区对芜湖未来的意义不言而喻。

“临空临天下,进港进未来。”苏传宝也认为,机场意味着流量,是芜湖打造现代化滨江大都市绕不开的基础设施。客货并举的芜宣机场,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多式联运、强化应急保障、维护城市繁荣。

“让出行更便捷,让城市更好连接世界。”芜宣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跃进表示,芜宣机场在全国支线机场中首次安装机坪管线加油装置,为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打下重要基础。计划到2025年,机场将实现开辟航线25条以上,年客流量200万人次以上、货运量200万吨以上。

振翅高翔的芜宣机场,必将载着芜湖和宣城步入航空时代的梦想飞向更辽阔的远方,成为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之翼!(王世宁 程中玉 翟婉倩)

(责编:吴西露、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