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企業動態

安徽霍山:高端裝備制造業“本土人才”培養的“應流之路”

2023年03月22日15:0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安徽省霍山縣廣大干群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懷揣“工業富縣”的夢想,大力發展“山口經濟”。到本世紀初,霍山工業經濟在六安已經處於領跑位次,在全省109個縣市區中也處於第一方陣,一度成為大別山區發展縣域經濟的典型。

然而,作為一個山區小縣,霍山常住人口不足27萬人,又遠離大中城市,專業產業工人和高端技術人才短缺始終是其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

應流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應流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陳波供圖

應流集團是霍山兩家主板上市企業之一,30年來,秉承“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始終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深化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持續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新時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走出了一條高端裝備制造業“本土人才”培養的“應流之路”。

筑牢職教根基,構建“本土人才”梯隊

在霍山縣衡山鎮西大街社區,應流集團職工大學航空材料與工藝班教室裡,“航空報國,追求卓越”的班訓貼在黑板上方,學生們正在認真聆聽來自西北工業大學老師的授課,他們在山區享受著一流高校的教育資源。

“不認真不行啊,我們班剛報名時43人,經過淘汰,隻剩下38名同學。還有一個班是高分子與核能材料班,都是集團根據下一步發展規劃招生設立的。”班長劉德求說。

27歲的劉德求是霍山縣衡山鎮城東社區人,在合肥一所本科院校畢業后,做過一段時間藥品銷售。2021年9月,他又回到家鄉考進了應流職工大學。

2000年,應流集團分別委托歐洲商會、美國鑄造學會對全球行業發展、歐美市場格局開展調查,報告指出“行業人才匱乏將是全行業發展的最大挑戰”。據了解,國內高校也不再單獨開設鑄造專業。應流集團地處山區老區,招聘人才困難,留住人才更難,而當時企業正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2002年,杜應流董事長力排眾議,決定自己辦一所“應流職工大學”,以“教學與案例相結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為辦學宗旨,本土化招生、在霍山辦學,培養留得住、實用化人才,給更多的霍山人上大學的機會。

應流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應流職工大學學員正在進行技能考試。陳波供圖

“山區的孩子沒辦法走出去,家鄉的企業有義務把最好的老師請進來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的生源大都來自霍山本地,現在我們集團50%以上二級行政管理人員和90%以上的技術骨干都來自應流職工大學。職大學子已經成長為集團發展的頂梁柱。”應流集團職工大學校長徐兆安自豪地說。

立校20年,為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應流職工大學累計投入超1億元,隨著產業升級,先后與合肥工業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合作辦學,以科學的管理方法、嚴格的紀律制度和學以致用的教學手段,全方位提升學員的專業素質和企業素養,為應流集團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質量、本土化人才。現已培養國家承認學歷的專業人才900余人,在讀航空發動機專業和航空材料專業105人。2023年計劃招收高端核能材料和復合材料60名學生,目前正在與西北工業大學商談開設應流職大往屆畢業生學歷提升研究生班。

杜應流感慨地說:“創業這麼多年,我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創辦了職工大學。沒有應流職工大學,就沒有應流集團的今天。”

強化思想引領,傳承“大國工匠”精神

“要控制這款渦輪葉片內腔Z向尺寸偏差,必須嚴格控制陶瓷型芯的尺寸和變形量。”“對,還有陶芯在蠟模中的固定端和自由端的制作工藝也要進行優化……”應流航源公司技術部的“汪興芳勞模創新工作室”裡,44歲的技術部副經理汪興芳正在和她的研發團隊熱烈地討論著。

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發動機被稱為現代工業上的“皇冠”,而發動機裡的高溫合金葉片更是“皇冠上的明珠”。摘下這顆明珠,正是汪興芳和她的研發團隊目前正在攻關的項目。

“我是2002年應流職工大學第一屆鑄造班畢業生。”如今的汪興芳,已經成長為集團內部響當當的“本土”人才,也是行業內一名專業才。2017年,汪興芳榮獲六安市青年科技獎及“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稱號,她的團隊項目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開創了六安市的先河。

30多年來,應流集團堅守高端裝備基礎產業不動搖,在“從0到1”的突破中把科技命脈牢牢握在手裡,以高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現已形成高端部件、航空科技、核能材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產品服務於國家重大裝備和全球100多家行業龍頭。

近年來,霍山縣著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狠抓在崗培訓,搭建技能報國“大舞台”,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應流集團堅持黨建引領,“高端制造、產業報國”業已成為企業一以貫之的光榮使命。

應流集團高端裝備零部件制造業服務於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民用核電和核能開發等國家重大工程,大國重器培育“大國工匠”,也激發了產業工人的榮譽感、成就感,一批又一批執著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能手脫穎而出。該集團董事長杜應流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企業家,三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應流集團楊安兵、施長坤、李俊祥三名職工又分別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講理想、比貢獻”科技標兵、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楊安福等12名職工獲省、市、縣勞動模范和“最美農民工”稱號,汪興芳以技術人才身份當選為六安市人大代表,5個班組榮獲六安市“安康杯”競賽活動優勝班組和“工人先鋒號”。

拓展晉級空間,暢通“創新驅動”渠道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產業工人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員工。隻有維護產業工人的合法權益,提高產業工人的地位待遇,健全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打破職稱、收入和上升通道天花板,拓展晉級空間,激發廣大職工創新創優積極性,吸引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加入到產業工人隊伍中來,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營造良好環境,才是實體經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

應流集團制定了《職工技能等級評定規定》《職工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辦法》等制度,建立把“職工培養成骨干、骨干培養成黨員、黨員培養成中高層領導”的“三個培養”等機制,為職工提升技能、謀求發展提供了最大舞台。“人人參與創新、時時都在創新、處處體現創新。”集團以勞動競賽、“揭榜攻關”等活動為載體,以優化工藝流程、解決崗位技術難題為重點,以8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平台為依托,通過扎實開展創新活動,切實解決了生產工藝和技術攻關中的多個堵點、斷點和瓶頸。

2023年,應流集團“汪興芳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正在申報“杜應流勞模工匠創新基地”、郝大偉“2022年度安徽工匠”。第一完成人施長坤“大尺寸高溫合金渦輪盤全等軸晶控制及精密鑄造關鍵技術及應用”成功進入安徽省職工技術競賽決賽圈。

業聚才,才興企。應流集團以職工大學為主的產業工人培養機制,為霍山這個山區小縣培養了1000余名專業人才,為助力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迄今為止,應流集團員工申報有效專利760項,其中發明專利350項,實用新型專利410項,在核電和“兩機”領域打破了多項國外壟斷和技術壁壘。2022年,應流集團各項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實現規模工業產值67.05億元,合計上繳稅金9.78億元。

近年來,霍山縣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搶抓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機遇,以“六個霍山”為目標,以“六縣戰略”為支撐,狠抓工業“二次創業”,奮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中醫藥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構建起頗具霍山特色的“3+N”工業體系,率先走出一條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成功路徑,也為革命老區縣域經濟發展和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陳波)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