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產改進行時”︱推動產業工人由“工”變“匠”

編者按: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黨和國家一項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總藍圖的重要一環。
4年間,從“試點探索”到“區域展開”,宿州積極謀劃、扎實推進,從加強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到著力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等5個方面推出25項改革舉措,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走深走實。
如今,奮斗在宿州市各行各業的產業工人,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時代的洪流中勇立潮頭,在鑄就新的歷史偉業的新征程上實現價值、展現風採。
許啟金(左一)等在研判輸電全景指揮平台的預警信息。 人民網 苗子健攝
走進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宿州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宿州供電公司”)的啟金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許啟金正對著輸電全景指揮平台進行研判分析,幾名徒弟認真地聽講,大家就如何保証作業人員和電網安全等攻關目標,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在宿州供電公司,職工們對這樣的活動早已習以為常。作為宿州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單位,宿州供電公司的“產改方案”以“老帶新”“傳幫帶”為抓手,組建勞模工匠宣講團隊,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示范、引領、傳承、輻射作用。
許啟金是宿州供電公司輸電帶電作業班班員,作為一名產業工人,他用行動堅守初心,用實干擔當使命,累計高質量完成1200多項高壓帶電作業任務,消除3500多處輸電線路隱患,完成創新項目100多個。
作為啟金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近年來,許啟金帶領徒弟們圍繞保証作業人員和電網安全、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強度等方面開展技能創新,共取得100多項創新成果,其中88項獲得了國家專利。“目前,我們公司整個創新團隊共有317人,多數是近年來新入職的大學生。他們學歷高、有知識、眼界寬,接受能力很強,是創新創造的活躍力量。”許啟金說。
許啟金(右二)和徒弟們進行研究討論。 人民網 苗子健攝
在宿州供電公司,黨的二十大代表廖志斌也是許啟金的徒弟。“我從入行就是師傅帶的,能有現在的成績,離不開師傅的手把手教導。”廖志斌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在師傅的帶領下,隻要大家敢想、肯鑽,就能有創新、就能出成果。
如今,“啟金工作室”已經打造成創新實踐高地、師徒傳承高地、匯聚能量高地。廖志斌也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江淮杰出工匠等獎項和稱號。
事實上,多年來師徒二人立足工作崗位創新創造、兢兢業業,為保障電網安全和電力系統技術改進、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許啟金、廖志斌師徒還創造了“師徒黨代表 一門雙勞模”的佳話,師徒倆也為宿州供電公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力量。
技能是產業工人的立業之本。依托勞模工作室聯盟建設,宿州供電公司建立健全公司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機制,持續推進與南瑞繼遠電網“四聯”聯盟合作,全力打造改進電網生產工藝、加快技能人才培養、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創新創效的生態圈,把創新工作室聯盟打造成職工成長成才的孵化器,職工技能提升的練兵場。
可以看出,宿州供電公司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也是宿州市各用人單位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生動實踐。據悉,宿州市現有市級及以上勞模創新工作室67所,其中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1所、長三角地區勞模創新工作室1所、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8所、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57所。
隨著工業生產的科技化、智能化發展,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產業工人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提升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為宿州打造成為‘一城兩區三基地’貢獻工人力量。”宿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高純宇直言,當前,宿州市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未來宿州市將不斷探索引進更多這類高端人才,推動由“工”變“匠”,助力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