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打造農民返鄉創業孵化基地 吸納農民工創業就業逾萬人

安徽省天長市仁和集鎮自籌資金300萬元,對工業集中區旁的沙石路面進行硬化,改造閑置廠房4200平方米,新建廠房3000平方米,建成面積逾1平方公裡的農民工創業園,吸納的5家創業企業在園內帶動200多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出園后在拓展區實現帶動就業600余人。
截至目前,天長市已建成永豐、金集、楊村等7個省級農民工創業園,共投入各類建設資金1億多元,工程佔地近300畝,建成標准化廠房逾2萬平方米,引進項目200多個,入駐企業400多家,吸納農民工創業就業10000多人。已孵化企業小老板30多人,有10多家企業成功出園發展。這是該市各級政府為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搭建平台結出的累累碩果。
近幾年,天長市把農民工創業園建設作為推進地方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點工程,明確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位推進,確保全市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序時推進,保質保量,發揮作用。
精心選址,規范化操作。堅持把產業集聚度高、資源優勢明顯、返鄉農民工較多、就業和社會保障平台健全的鎮作為選址的重要條件,全市實行“五統一”,即統一創業園名稱、統一入口處公告牌、統一懸挂入駐企業標牌、統一扶持政策、統一管理制度。
因地制宜,多形式推進。永豐鎮利用原鄉鎮企業閑置的廠房、倉庫及鎮、村舊辦公場所進行改造建設﹔大通鎮、仁和集鎮依托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園中園”﹔金集鎮細分孵化區、引資區、拓展區3個功能區,分塊運作進行建設﹔楊村鎮征地45畝採取獨立新建模式。
落實政策,全方位扶持。天長市政府已累計配套補助資金近2000萬元,並提高了鎮級財政超收分成比例,不斷增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力度。同時,加大了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扶持力度,對入園創業實體比照招商引資企業享受同等待遇,通過舉辦銀政企對接活動,為20多家入園企業融資5000多萬元。
立足孵化,跟進式服務。成立了創業服務專家組,積極完善市、鎮、村三級便民服務機構,為創業者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通過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開展返鄉農民工就業招聘等活動,幫助入園企業解決用工需求。
政府搭台,農民唱戲。農民工創業園建設使該市農民工返鄉創業已成氣候,形成昔日外出闖市場、今朝返鄉再創業的熱潮。到目前,全市共有1000多名農民工帶著技術、資金返鄉創業,創辦各類企業450多家,安置農村富裕勞動力、下崗職工、退役軍人等10000多人,年實現產值達10多億元,上交國家稅金1億多元,返鄉創業潮已逐步成為拉動天長經濟快速增長、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動力源。(李炳旺 董元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