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郎溪梅渚素雞:老手藝裡的老味道

汪瑞華
2022年01月15日07:3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剛磨好的新鮮豆漿,還冒著熱氣。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熱氣騰騰,豆香四溢,一走進老薛的豆腐加工作坊,處處是忙碌的景象。

老薛,名叫薛照寧,從他父親開始,老薛家的豆制品,就是梅渚人的回憶,小小作坊,更是以手工壓制而成的素雞,為外人津津樂道。

素雞以素仿葷,因形似雞肉而得名,口感和味道與原肉難以分辨,風味獨特、老少皆宜。

制素雞的手藝,在薛家傳了下來。老薛自幼跟隨父親,學得一門好手藝,由黃豆搭配家傳秘方制出的素雞,口感細膩,遠近聞名。

在當地,素雞作為“建平十六鮮”之一,是梅渚人常說的家鄉的味道,也是過年的味道。

今年55歲的老薛,做素雞已有近40個年頭。價格實惠、味道甚佳,父親的手藝,在他這裡得到了延續,豆腐作坊也成了夫妻店,不過,這老梅渚人熟悉的味道,一直沒變。

一年365天,一天工作19個小時,老薛的手藝就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起早貪黑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老薛忙著在木榨上壓百葉。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泡黃豆、瀝水分、磨豆漿、點石膏、澆百葉、卷素雞……哪個環節都重要,哪個環節都少不了,一步挨著一步,才能最終匯成軟嫩細滑的素雞。”對於打了幾十年交道的手藝,老薛是如數家珍。

說話間,准備工作一切就緒的老薛,顧不上休息,便忙活開來。

伴隨著電機的轟鳴聲,隻見乳白色豆漿從磨漿機的出口傾瀉而下,一旁的瓦缸裡頭,不一會功夫,細細密密的泡沫,不停地聚攏又散開,發出淡淡的豆香。

“平均下來一天要消耗150斤黃豆,能做成120斤素雞、出150斤豆渣。”忙裡抽閑的老薛告訴記者,“全年無休,也從未想過什麼時候退休。”

從豆漿到素雞,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歷時7個小時,這在老薛看來,是最熟悉不過的日常,但別看步驟清晰,這不僅是個花時間的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

他以點漿為例,“要邊點邊攪,直到豆漿面上呈魚籽一樣的顆粒狀,點漿才算完成。攪拌的速度也很講究,攪得不夠點漿不勻,攪過了頭就成了老豆腐,影響口感。”

一直以來,妻子馮愛琴都是老薛的得力助手,從嫁過來起,就和老薛配合默契,一個磨漿,一個卷千張﹔一個澆百葉,一個榨水分……除此之外,馮愛琴還承擔上市場當“銷售”的角色。老薛打趣道,“在我們家,是男主內,女主外。”

妻子馮愛琴一直都是老薛做素雞的得力助手。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年關的臨近,老薛每天接到的訂單會比平日裡多出來不少,有預定50斤的,有預定100斤的,也有一口氣要下150斤的,但不論多少,老薛都會盡心應承下來,“年前忙是忙,但都是老主顧,回了誰的單子都不合適,一鍋一鍋慢慢做。”

老薛為人忠厚老實,幾十年下來,固定的客源圈子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新顧客也慢慢成了老主顧。“最忙的時候,一天下來兩口子要做400斤黃豆。”可即便如此,老薛寧可自己忙點累點,也不輕易讓顧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梅渚素雞,是當地家家戶戶年夜飯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是老薛對這份手藝的評價,原先梅渚鎮街上有十幾家素雞作坊,但如今隻剩下4家,老薛就是其中之一。

“做手藝其實講求的就是一個口碑,過去日子苦,吃素雞是解饞,現在日子好了,再吃就是回味,堅持了幾十年,為的就是讓更多人吃上地道的梅渚素雞。”說話間,老薛順手打開了爐子,又往爐膛裡添了一鏟子煤,隻見裡頭越燒越旺,火苗又往上躥了一節。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