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合肥】廬州古埠 時代新景——萬山埠

2020年09月14日09:1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埠,本意為停船的碼頭,即江河沿岸及港灣內供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裝卸貨物的建筑。由於有很多碼頭后來成為市鎮,故引申指有碼頭的城鎮,或泛指城鎮﹔又特指商埠。

合肥水路運輸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可查的最早是公元前770年。戰國時期,合肥已成為南北水產、木材、皮革等貿易物資集散地。自古碼頭都是商貿發達之處,合肥也產生了很多古埠,如千年碼頭“萬年埠”、千年古鎮“店埠”、穿越歷史的村庄“分路埠”、因古道而興的“萬山埠”、有著三國傳奇的“柴埠”、有著警示故事的羅家埠……這些廬州古埠隨時間的長河歷經千年,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幸福、富裕的生活,在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今天,這些古埠更是成為城市新景,在新時代重新起航。

合肥古埠,一個個被時間洇染的地方。

行走在合肥古埠,追尋它們淹埋在塵封裡的往事

在那些年代悠久的古跡中

感受它們厚重的文化底蘊

讓人忘卻浮華與喧囂

沉浸在歷史的靜謐裡……

在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今天

讓我們走進這些歷史悠久的合肥古埠

聆聽它們的故事與傳奇。

萬山埠

“萬山大元宵”令人津津樂道

在巢湖市北郊的萬山腳下有一座村庄,至今在巢北一帶廣為流傳的典故“萬山大元宵”就出於此,這個村庄叫萬山埠。

○萬山埠 李廷和 攝

萬山埠位於夏閣鎮,其村東有一條古道,是巢北乃至合肥進出巢城的必經之路。萬山有個隘口叫獅子口,地勢險要,道路崎嶇,可以想象當年行路是何等之難。在獅子口邊有著一座100多年歷史的寺廟甘露寺,旅途勞頓的人們也不忘上香祈求平安。

解放前,在沒有修巢柘公路時,行路的、推車的、趕豬的……在中午或傍晚時分到達隘口附近都要停下來歇個腳,再前往巢城。久而久之,便有人在此搭起粥鋪、茶亭,為過往客人提供飲食和歇腳的地方。相傳,有一種食品是油炸的大元宵,很誘人,其實裡面是空心的,趕路的人到此已是飢渴難耐,急需補充飲食,所以就有了“萬山大元宵,吃也懊悔,不吃也懊悔”的典故。漸漸地,一些擺攤的人便在此定居下來,形成了后來的萬山埠村。

先民們篳路藍縷,挖塘筑壩,又不斷開墾農田,綠化荒山。現在,遠遠望去,粉牆紅瓦的村庄掩映在綠樹叢中,鳥鳴之聲不絕於耳。村庄山環水繞,環境優美。小溪流水潺潺,穿村而過,池塘邊一棵樹齡30多年的榆樹冠如華蓋,村民們習慣在此休憩納涼。曾經的古道已鮮有人走,漸漸被淡忘,可這裡的典故還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來源:文藝合肥

(責編:郭宇、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