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直擊︱阜南蒙窪:搶收小麥 顆粒歸倉【4】

人民網阜南6月2日電(記者韓震震、王曉飛)一邊搶收,一邊比賽,6月1日上午,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位於蒙窪蓄洪區的曹集鎮,10台收割機在一塊麥田裡排成一排,隨著裁判一聲令下,身穿紅色比賽服的農機手迅速上車,投入到機收減損技能的大比武中。
作為農業大市、糧食大市,阜陽素有“百億江淮糧倉”美譽,其中阜南縣小麥種植面積就達126.7萬畝。隨著天氣放晴,小麥陸續成熟,當地已進入全面搶收階段。為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在搶收的同時,阜南特地舉辦機收減損大比武,以賽促技、以賽提技。
“阜南小麥機收率在99%左右,機收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每畝就可以增收10斤,全縣就可以增收1000多萬斤。”阜南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機發展中心主任朱軍說。
參賽的10名農機手,有阜陽本地的,也有外省的,此前一直在外地跨區域作業,這兩天陸續到達阜南。
阜南縣張寨鎮魏橋村村民張前號,是一名從業20年的農機手,今年4月中旬就在四川重慶等地忙活,5月30日夜裡才回到阜南。
“干這麼多年,很多地方都有老主顧,相互之間的信任很重要,想要別人信任你,首先就要干活細致。收割機作業結束,一看地裡很干淨,機損率低,這就是好。”張前號說。
阜陽市農機推廣站站長郭佑彪是此次大比武的裁判長,他說此次比賽主要從作業效率、籽粒損失、留茬高度等方面進行比拼,由於參賽選手經驗豐富,基本都是又快又好,差距很小,而這也是比賽的意義所在。
比賽結束后,農機手和收割機又投入到緊張的搶收之中。
“蒙窪地勢低窪,容易積水,對於我們農場這12000畝小麥來說,今天上午是比賽,也是試收割,目前來看,大型機械馬上就可以使用,三天時間能夠收割結束。”安徽農墾集團阜蒙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琴說。
阜南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劉峰介紹,5月26日至30日,該縣出現連續陰雨天氣,但未出現漬澇現象,雖然小部分田塊麥穗發黑,對小麥商品性會有所影響,但暫未發現穗發芽現象,對小麥產量影響不大。
5月31日到6月3日,阜南縣以多雲天氣為主,該縣正在全力組織開展小麥搶收工作,目前已調配收割機4300多台,預計通過晝夜工作,6月4日前全縣小麥可收割完畢。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