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霍山:筑夢桃李河 育麻惠鄉鄰

2023年03月08日09:1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這種把柴、菌、籽三者一起種下去的‘三下窩’種植方式,對天麻菌種、菌柴的品質以及種植技術和后期管理要求都比較高,優點是能當年採收,種植期縮短一半,產出比更高……”陽春三月,霍山縣東西溪鄉桃李源天麻林下種植基地,成片的櫟樹林下,新翻的泥土氣息讓人陶醉,十幾個務工的村民忙得熱火朝天。“去年天麻的行情上揚了很多,今年我們基地的天麻長勢更好,行情看漲。”基地負責人王玲的臉上難抑喜悅。

農家女娃創業難

霍山縣東西溪鄉桃李河村,海拔近800米,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山高嶺大,耕地稀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重點貧困村。

1980年出生的王玲由於家境困難,初中畢業后就輟學跟隨親戚遠赴浙江打工。2009年,因父母年紀漸大需要照顧,善良孝順的王玲又毅然返鄉接過家中重擔。

2015年,王玲出任桃李河村黨支部委員、婦女主任,參與基層村務工作。在帶領村民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她深刻認識到:家庭要致富,產業要上路﹔鄉村要振興,產業要支撐。什麼產業才能充分利用東西溪鄉獨特的自然稟賦,帶動更多村民致富?經過反復考量,桃李河村不少農戶分散種植的中藥材天麻吸引了王玲的目光。

東西溪鄉深處全國六大天麻主產區之一的大別山腹地,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正是道地中藥材天麻生長的最佳環境。

桃李河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激發了王玲蘊藏已久的創業熱情。經過充分調研和慎重考慮,王玲決定辭去村計生專干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天麻產業發展中。說干就干,沒資金,借!缺技術,請!2019年9月,桃李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人民幣2000萬元。

2020年3月,王玲的天麻種植項目正式啟動,租地、整地、搭棚、買種、種植,她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親力親為。

然而,天不遂人願,2020年,因為連降暴雨,排水不暢,王玲種在地裡的天麻全部泡在水裡,近8萬元的投資打了水漂,王玲欲哭無淚,深刻感受到一名農家女娃白手創業的艱辛。

政府牽線請外援

關鍵時刻,東西溪鄉黨委政府伸出援助之手,2020年7月,制訂全鄉天麻產業化發展規劃,通過招商引資,重組霍山桃李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王玲出任執行董事、總經理,聘任安徽農業大學教授解宜林為技術顧問,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著力打造天麻兩菌一種生產、種植、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

在鎮村的大力支持下,王玲流轉兩個村民組近千畝山場種植林下天麻,“原來我們為了防止雜菌感染,每片林地至少要五年才能重新輪作一茬。現在通過和高校的合作,實驗成功一種新的種植方式,就是把今年種植后的覆土扒到地壟下面,將下層新土作為天麻生長基。這樣同一塊地就能前后用兩年,增加了林地利用率,也大大減少了重新挖地的人工成本。”王玲介紹說。

過去天麻的粗放式種植完全靠天收,氣候、雨水難以控制,且易遭野豬破壞,產量一直不穩定。王玲對此很是苦惱。在東西溪鄉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桃李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功對接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天麻產業分會、安徽農業大學,引進外部資金、人才、行業資源,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引進室內筐栽立體種植技術,推行工廠化種植模式,加強人工干預,實現控溫控濕,達到提質增效、節約土地、保護山林的目標。

東西溪鄉喚醒沉睡資產,利用原余家畈小學閑置校園校舍,按照標准規范進行改造擴建,引進行業先進的設備、儀器,分別建成天麻菌種生產車間、接種室、培養室、加工、冷藏、貯存、辦公場所和附屬設施,總使用面積約2000平方米,將閑置國有資產打造成了富有活力的產業基地,以資產入股企業,每年可為三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以上。

“這些沙土埋的是溫濕度傳感器,通過手機我們就可以實時監測溫濕度的變化。我們借助高校的技術力量,摸索出不同的麻種、菌種以及菌柴、長短、粗細、大小、數量之間的最佳匹配關系,總結出更優化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再把技術無償傳授給當地老百姓,讓大家一起參與種植,把我們的天麻產業做強做大。”桃李源公司董事長吳大林指著另一片實驗基地說。

目前,桃李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完成中低海拔林下、大田固定菌床大棒“三下窩”種植實驗,獲得適合霍山、舒城、金寨、岳西區域科學種植技術數據,為大面積推廣種植完成了菌種、麻種篩選優化和種植技術儲備,該技術正在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抱團發展終圓夢

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東西溪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精准把握中藥材市場發展趨勢,依托西山藥庫資源,大力發展道地藥材。以天麻為核心,整合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人才資源,形成天麻兩菌生產、良種繁育、示范種植、產地加工、市場銷售一體化產業鏈,促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動東西溪鄉農戶共同致富。

為擴大天麻產業規模,東西溪鄉充分調動農戶參與種植積極性,與每家種植戶一一簽訂天麻回收協議,讓農戶吃上“定心丸”﹔積極組織技術培訓,通過“政府+高校”的聯動模式,邀請行業專家教授、種植能手,講解種植技術和管理難點。

2020年起,桃李河村生產的天麻蜜環菌已投放皖、鄂、陝、川、甘、雲、貴、豫各大天麻主產區,效果反饋良好,用戶滿意度100%。天麻作為一種名貴中藥材,近期又被列入藥食同源產品目錄,發展前景廣闊,訂單紛至沓來。據統計,2021年,東西溪鄉商品天麻產量5萬斤,0代天麻種約2萬斤,總產值約150萬元。目前,基地吸納農戶就業30人,每戶年收益達7萬元。

如今的霍山縣桃李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是全省第一家藥食同源試點企業,注冊資金人民幣2000萬元,種植基地400畝,生產車間總使用面積約2000平方米,固定工人30余人。公司已完成中低海拔林下、大田固定菌床大棒“三下窩”種植實驗,帶動全鄉天麻種植戶近200戶,種植大棚和林下天麻約1000畝,年產值近1000萬元,東西溪天麻已經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產業。

“一畝林下天麻正常可以收獲2500公斤左右,按現在鮮天麻30元一公斤的行情計算,一畝的產值在5~6萬元。前兩年大家還在觀望,通過這兩年我們的示范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向我們採購菌種麻籽擴大種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實現共同致富、振興鄉村的夢想。”2021年,王玲被評為霍山縣“巾幗創業之星”,2022年又獲評優秀創業帶頭人。如今的王玲更是對自己的天麻產業藍圖充滿了憧憬。(陳波、何惟)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