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看安徽①︱奮進中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不依靠介質而讓影像“懸浮”在空中,動動手指就能實現無接觸操作……原本隻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被東超科技兩名90后創始人韓東成、范超變成了現實。如今,這項高科技不僅應用於國內多個場景,還遠銷到國外。
“安徽科創氛圍濃厚,在政府支持下,我們從第一個產品研發到實現量產隻用了一年多時間。”幾年間,韓東成的團隊從不到10人發展到了近200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安徽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將科技創新擺在了尤為突出的位置,兩年前就提出了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目標。
今年1月13日,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實驗室落戶安徽,已建在建擬建大科學裝置12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核聚變等領域原創成果世界領先,動態存儲芯片、制版光刻設備、制造EDA軟件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安徽各界共識,十多年來,安徽科技創新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1年邁入全國第一方陣,2022年從全國第10位躍升至第7位。
在戰略目標的指引下,安徽正朝著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奮力前行!
安徽創新館內,展示了安徽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人民網 張俊攝
提前布局,搶得發展先機
今天的安徽,坐擁天時地利人和,正處於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所謂天時是指,在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中,安徽搶得先機,十多年來,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栽樹工程”,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久久為功﹔
安徽持續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造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推動了科創與產業融合的大發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效明顯。
所謂地利,指安徽地處華東腹地,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全省域融入長三角,處於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沖和國內幾大經濟板塊的對接地帶,具有“左右逢源”、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所謂人和,則指安徽科教人力資源豐富,科技創新平台優勢明顯,創新氛圍濃厚,呈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態勢。
科研人員正在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巢湖明月”內工作。張大崗攝
實力彰顯,原始創新涌現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普通高校(含獨立學院)121所,全省共有科研機構6769個,中央駐皖科研院所16家。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451.4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7.5萬人。
“科技創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戰略部署的重要一極。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大科學裝置與企業、資本的協同創新,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與新興產業聚集地融合發展的生態系統。”
2022年8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制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創造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刷新塵封23年的世界紀錄。
“新紀錄意味著人類操控磁場的能力達到了新高度,不僅讓科學家做研究時看得更准、更清晰,在醫療等多方面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中科院院士葉朝輝說。
“墨子號”升空、“九章二號”、“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全世界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最長時間紀錄……安徽原始創新不斷展現高峰,一大批原創重大成果競相涌現,並轉化為應用產業。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更加突出了對原始創新的重視,為加快推動世界一流大科學裝置集群,以及量子信息、聚變能、深空探測等科創引領高地的建設擘畫了新的藍圖,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在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看來,這些年安徽厚積薄發,科技創新實力開始彰顯。
在合肥舉行的量子產業大會上,諸多“黑科技”亮相。人民網 張俊攝
改革破局,未來可期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近年來,安徽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勇做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不斷以制度創新激發發展動力。
“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技術供給不足等。”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了當前科技創新存在的不足,提出“推進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大科學裝置與企業、資本的協同創新,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與新興產業聚集地融合發展的生態系統。”
顯然,打通制約科技創新堵點的關鍵仍需深化改革。
來自企業的省人大代表,韓東成對市場最為敏感,今年兩會,他最關注的就是“科技創新策源地”的推進。“作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要繼續發揮創新活躍的強勁優勢,圍繞元宇宙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市場扶持,共同打造虛擬現實產業集群。”
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陳林參會前,走訪調研了100多家企業,帶來了一份“加快構建全省科技服務業市場發展體系”的提案,他建議:“建立行業組織管理機制,組建市場化的技術經理人事務所,逐步建立職業化人才隊伍,更好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1月13日下午,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在合肥市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合肥要在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上走在前列,揚優勢拉長板,以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項目,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鏈接平台形成更多原創成果,合力攻堅形成更多技術成果,協同轉化形成更多產業成果,大膽探索形成更多制度成果。
曾經的農業大省,到科技大省,再到如今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通過改革創新實現了一個個角色轉變,走出了一條中部地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跨越之路。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創新安徽”動力澎湃,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未來可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