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兩會熱1℃】四萬億之后,安徽如何迎來“新的綻放”?

陳浩
2022年01月20日11:3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預計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總量突破4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跨上一個標志性台階。”在1月17日召開的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清憲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如是說。

自2009年躋身“萬億俱樂部”以來,安徽經濟總量以“加速跑”的態勢連續邁過3個萬億大關,在全國的位次不斷前移。在此基礎上,今年的安徽省兩會明確了2022年的預期目標,即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在實際工作中力爭更好結果。

我們不禁要問:四萬億之后,安徽如何迎來“新的綻放”?

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

“安徽是一個發展中省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省情,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蛋糕’做大做好是重中之重。”日前,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必須加快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對於安徽而言,三次產業中,二產特別是制造業是強省之基。長久以來,制造業筑起了安徽的產業地標,為經濟向上積蓄著動能。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27.9%,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二產“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即按照“4116”目標,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新材料4個優勢產業向萬億級邁進,加快建設智能家電、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10個超千億級產業,建立10戶超千億企業、60戶超百億企業目標培育庫。

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表示,重點打造的萬億級、千億級產業大多是戰略性新興產業,“4116”目標的提出,為安徽產業升級明確了方向。

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凱盛科技供圖

“隨著終端需求的迭代,新材料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在安徽省政協委員、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陳雯看來,新材料產業沖刺萬億級,有基礎、有后勁。她建議,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企業,要順勢而為。

“就拿我們自己來講,這幾年,凱盛科技瞅准折疊手機、智能穿戴市場,聯合蚌埠玻璃院研發出國內唯一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各項指標領先行業。”陳雯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用好國家、行業及省市政策,發揮產業鏈優勢和規模虹吸效應,努力成為頭部企業。

錨定頭部,既是皖企的進階之路,也是對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中提出全省“頭部企業偏少”問題的積極回應。

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生物基高倍甜味劑及香料生產研發的上市公司。

聆聽完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后,安徽省人大代表、金禾實業董事長楊樂表示,制造業企業要抓住“4116”行動計劃實施的契機,不斷提升自我。“我們正聚焦生物基材料及精細化學品領域,打造一體化產業鏈及拳頭產品,為‘百億企業’目標而奮斗。”

創新驅動,成果轉化應用是關鍵

創新是發展第一動力,是安徽的“金字招牌”。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科技創新”著墨頗多,提出“把科技創新勢能更多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其中明確,要“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創新是發展第一動力,是安徽的“金字招牌”。圖為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科大先研院。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對此,安徽省政協委員、淮南市科技局局長周方勤表達了認同,“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所在地和創新型省份,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還有待提高。”

他建議,通過健全多元化科技成果轉化融資體系、中介服務體系、應用考核體系,以及科技成果孵化體系、激勵企業創新政策體系等舉措,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不少來自企業的代表、委員們建議,企業要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上“靠前站、下功夫”。

在安徽省政協委員、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桂生看來,企業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有創新動力,也掌握市場動向。

“我們是一家專門從事工程塑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研制的企業,擁有發明專利700多項,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是最多的。”楊桂生透露,創新是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今后,我們將繼續發揮自主創新優勢,深耕通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研制出更多滿足行業需求的高性能材料。”

制造業筑起了安徽的產業地標,為經濟向上積蓄著動能。圖為江淮汽車生產線。人民網 王銳攝

創新驅動,離不開人才支撐。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江淮戰略‘帥才’、產業‘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計劃”。

就人才培養問題,安徽省政協委員、合肥學院設計學院院長謝海濤表示,在科創與產業同頻共振中,安徽既需要一撥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他建議,作為支撐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應用型大學要緊盯市場需求,科學設置專業,在培養人才時,要“真題真做”,讓學生經得起市場檢驗。

謝海濤同時建議,政府要通過提高待遇、優化就業環境和崗位設置,讓更多在皖大學生畢業后“留得下”,在安徽發展中“使上勁”。

向外而生,實現“更高水平開放”

八百裡皖江穿境而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中部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此疊加……安徽,注定是一片向外而生的土地。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進一步匯聚市場資源、激活發展動力”。

今年初,《安徽省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行動方案》印發,其中明確,到2025年,全省域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中心區城市人均GDP基本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GDP與滬蘇浙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在安徽省人大代表、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廣友看來,等高對接滬蘇浙,項目和人才至關重要。

他建議,成立省級領導牽頭的長三角一體化跨省協調機制,建立跨區域的市縣項目協調機制﹔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賦予市縣更多的人才招引自主權。

太湖功能膜產業發展主陣地——太湖經開區。太湖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徽省人大代表、太湖縣委書記朱小兵認為,高水平開放,就是目光朝外、借力發展。“具體到太湖功能膜首位產業,就是要搭好平台,優化營商環境,強力推進開展‘雙招雙引’。”據悉,經過十余年發展,太湖的功能膜產業已呈集群發展之勢,擁有規上工業企業19家,產品涵蓋多個領域,行業影響力不斷擴大。

他表示,安九高鐵已經通車,太湖到上海、深圳更加便捷,下一步將頂格推進,加大對滬蘇浙、珠三角企業和人才的招引力度,不斷延鏈、強鏈,把太湖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功能膜生產基地。

兩年前,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奏響了安徽向外而生的新樂章。過去一年,在跨境電商出口包機首飛等紅利助推下,跨境電商等一批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取得新突破。

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

用足用好安徽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一批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取得新突破。圖為安徽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監管區。葛慶釗攝

這一表述,讓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亞美亞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梅倍感振奮。作為一名“外貿人”,她認為,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有利於安徽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去年,乘著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東風,我們的進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因此,王亞梅建議,加快制定安徽自貿試驗區條例,推出更多政策優惠,“這對進一步促進區域內乃至全省經濟發展、提升市場主體活躍度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新征程的藍圖已經繪就,實現路徑也清晰可辨。

圍繞既定目標,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重點做好十一個方面工作:多措並舉活躍市場,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科技體制改革引擎作用,培育科技創新更大增量優勢﹔實施一產“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施二產“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三產“鍛長補短”行動計劃,加快構建現代服務產業體系﹔打響有效投資攻堅戰,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強化國家戰略引領作用,推動區域爭先進位、競相發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進一步匯聚市場資源、激活發展動力﹔穩妥有序推進“雙碳”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共享發展﹔構建全流程、多層次安全保障網,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安徽。

“安徽已經踏上新的征程,安徽定將迎來新的綻放。”王清憲在報告中說。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