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電網首個數字化供電所實現服務新提升


“位於青龍潭路的10千伏21前程線發生故障,匹配車輛皖A851N8,請立刻領用工器具,抓緊時間出發。”11月24日上午10點,合肥供電公司肥西工業園供電所客戶經理夏國威通過移動作業終端接收工單,工作任務、分配搶修車輛、故障地點等關鍵信息一目了然。
肥西工業園供電所服務客戶達13.6萬,其中不乏聯合利華、格力電器等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生產基地。2020年,該所總售電量達27.1億千瓦時,是國網安徽電力全部801個供電所平均售電量的26倍,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為了進一步提升安徽省供電所整體服務品質,今年4月起,安徽省電力公司選擇工業園供電所為全省首個試點,通過將原有的SG186、用電信息採集等數據平台全面貫通,創新開發數字化供電所運營管控平台,全面升級移動作業終端等做法,於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工業園供電所的數字化升級。
通過升級,工業園供電所在優質服務和搶修運維兩大環節均實現了數字化、全環節管控,基本覆蓋現有所有業務。
在優質服務環節,工業園供電所營業廳在“軟硬件”上進行了整體升級。嶄新的營業廳內,最引入注目的就是一排排嶄新的自助設施。作為集合“線上線下”服務為一體的智慧服務營業廳,這裡在全省供電所中率先實現了多個“第一”。
第一個推出“線上”預約服務,實現客戶辦理業務“零等候”﹔第一個全面部署由合肥供電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助設備,實現了電費繳納、票據打印等20多項、超8成常見業務便捷辦理﹔借鑒快遞“豐巢”服務方式,第一個設置“智能雲櫃”服務區,24小時為客戶提供賬單打印、寄存等業務。
據統計,數字化升級兩個月來,工業園供電所營業廳的櫃台收費、業務辦理平均時長分別由過去的5分鐘、20分鐘,提速至2.7分鐘、10分鐘以內,客戶滿意率達100%。
在搶修運維方面,數字化供電所建設的核心是“供電所數字化管理平台”。每天,監控人員通過平台對全所管轄的線路、配變等各類設備運行狀況進行監控和分析。平台還可以主動發現、定位、報警設備故障和異常。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在供電所內就可以全面掌握管轄設備的運行信息,及時發現和處置設備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力設備發生故障后,電力客戶打來報修電話前,平台就進行智能判斷分析,自動派單給網格中距離最近的搶修人員,同步關聯和分配搶修工器具、車輛等物資。
工作進行中,平台監控人員實時綜合調度,根據現場情況安排臨近搶修人員協助處置。工作結束后,搶修人員利用移動作業終端現場拍攝、回傳現場照片至平台,從而做到了工單閉環管理,充分保証了搶修和服務質量。
據統計,自數字化升級以來,工業園供電轄區平均停電時間相較於今年上半年降低了28.89%,故障搶修平均時間縮短12.42%,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68%。(李岩 許沁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