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綠色防控 助農豐收

眼下正是再生稻喜獲豐收的時候,望著自家稻田金燦燦一片,長勢喜人,宣城市宣州區寒亭鎮國強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負責人李國強臉上笑容燦爛。“今年的再生稻長得真不賴,是一個豐收年!”
稻穗金黃,稻浪如潮,在李國強種植基地的720畝稻田裡,忙著收割的機器轟鳴。讓李國強感到更為高興的是今年每畝再生稻可增加100公斤收成。
畝產的增加得益於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實施。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指優先採用生物、物理、生態等非化學防治技術措施,協調應用高效低風險化學農藥,集中連片開展農作物病虫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實現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目標。
抬眼望去,廣袤的田野兩邊,“站立”著一個個“水稻衛士”。區種植業局農業技術指導員黃茂介紹,這種造型類似於燈罩的誘捕器學名叫二化螟性誘裝置,主要誘集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兩種害虫。
二化螟性誘裝置的原理是通過人工仿生一個“假的”雌性二化螟成虫釋放性信息素,即實施“性引誘技術”,引誘並捕獲雄性二化螟成虫,從而使得田間雄性二化螟成虫減少,降低成虫交配率,使二化螟基數得到有效控制,實現整個田間的綠色防控。
“多虧了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讓我規模化種植的豐兩優香1號再生稻不但獲得了豐收,而且稻米品質也提高了,真是一舉雙贏。”說罷,李國強掰起手指頭算起了賬。“原來一季水稻至少要打5至6次農藥消除病虫害,現在每畝安裝一個二化螟性誘裝置,農藥使用量減少了80%,每畝可節約成本40元,畝產增加100公斤,整體收入增加了10余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使用生物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另外,全區還推廣使用配方有機肥,替代化肥,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環境、提升了耕地質量、促進農民增收。
近年來,該區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效益優先原則,先后在黃渡、周王、新田、洪林、沈村、狸橋、養賢、寒亭、楊柳等地建立了3萬畝綠色防控水稻示范片。
“下一步,我們將協調農業生產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聯合農民擴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范圍和規模,同時積極組織植保技術推廣部門和相關綠色防控技術產品企業聯合攻關,優化綠色防控技術,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技術模式的可推廣性,確保全區糧食增收增產。”區種植業局植保植檢站站長鄧斌說道。(王珊 黃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