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五朵·安徽紅

日子紅丨安徽天長:醉美豐收忙 今年格外香

人民網記者 張磊

2021年06月21日08:5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當金色的麥田顆粒歸倉,平整的土地插上稻秧,轟轟烈烈的搶收搶種方才宣告收官。此時的田野還回蕩著麥子的余香和豐收的喜悅,而新的希望已在蔥翠的秧苗上醞釀。

在江淮分水嶺上的安徽天長,這樣的場景年復一年,卻又日新月異。不變的是年年歲歲一茬小麥一茬稻,農民起早貪黑搶收搶種,與時間賽跑。改變的是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農機服務一條龍”﹔曾經的求溫飽到如今的營養餐﹔曾經的“老把式”到如今的“新農人”……

今年4月,張建昌在使用無人機進行小麥管護。劉之昊攝

“年年豐收忙,今年格外香。”天長市種糧大戶張建昌給記者晒著他這次的“雙搶”碩果:家庭農場300畝小麥量價齊升,畝產900多斤,共增收3萬多元﹔參股的農機合作社預計可以分紅10多萬元﹔更可喜的是,今年的水稻早早就談妥了來自珠海的訂單,是一種新技術功能性大米,比普通大米單價翻上好幾番。

10天的搶收搶種讓張建昌晒得黝黑,滿臉倦容。但一說到農活,就兩眼放光:“現在,俺們天長種田全程機械化,小麥收割有收割機、秸稈打捆有打捆機,翻地有旋耕機,插秧有插秧機。不瞞你說,我自己就是個農機迷,什麼農機都能開,包括無人機。”

張建昌的家庭農場在收割小麥。張建昌攝

種田耕地靠的是各類農機,地裡撒的是生物有機肥,賣的農產品蓋上了自己的品牌LOGO,大米成了“網紅”,張建昌也成了當地聞名的“田秀才”。“張建昌種啥,咱種啥﹔他咋種,咱咋種!”一大批農戶在他的帶動下富了起來。

去年春天,張建昌的農場還在全市火了一把,百畝油菜花開,讓天長人直呼,“不用開車去皖南,家門口就能拍出風景大片。”

在天長,田間地頭著實長出了“新風景”,以張建昌為代表的“新農人”茁壯成長,以改革創新、綠色發展為引領的農業現代化新圖景拔節孕穗。

秸稈打捆。張建昌攝

以改革強農——實施完成“土地流轉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管理服務試點”“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試點”等,著力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創新創業孵化,培育家庭農場10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900多家,累計吸納農民工就地就業12.13萬人。

以科技興農——推動科技創新工程建設,升級國家級或省級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重大平台。與揚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江南大學等建立院士工作站,開展新品種栽培技術集成試驗示范﹔與安徽省農科院共建國家水稻產業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天長基地、安徽省水稻產業體系天長綜合試驗站,開展水稻品種、集成技術攻關。

以綠色立農—— 守住農業綠色發展的底色和底線,構筑生態生活生產相融合的共生效應。開展肥料試驗、地力監測、精准施肥,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建成1座生物質電廠和16家秸稈標准化收儲中心(鎮街全覆蓋),實現年收儲消耗水稻、小麥秸稈25萬噸,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效率達到93%以上。

天長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天長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0年天長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強動能。”天長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孫如銀介紹,未來,總投資100億元的產業園在建立標准化生產基地的同時,將招引農業加工、物流、商貿、休閑文旅社會資本進駐,加速園區生產方式轉變,建設成農業綠色發展的試驗區、三產融合的引領區、創新聯動的先行區。

“國家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對我們農民來說是個大機遇。鄉村振興首先要人才振興,尤其需要懂農業的管理人才。”6月19日,忙完“雙搶”的張建昌,已經來到了安徽工商管理學院,繼續趕他的MBA論文,題目是同年級獨一無二的——《農業合作社的管理與運營》。

點擊查看專題

(責編:吳西露、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