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人民科學家”葉培建——
“工作和生活依舊飽滿”
鏡頭回放:有人擔心,嫦娥四號落到月球背面的風險太大,還涉及中繼通信難題,葉培建說:“中國的探月事業總要向前走,隻做別人做過的事情,怎麼能創新?科學就是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走,到月球背面去!”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葉培建,和年輕的航天人一起,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見証了全過程……那天,他幾乎整夜沒合眼,而這也是他近期的工作常態。
航天事業是葉培建一生的堅守。在與記者交談的時間裡,75歲的他三句話不離老本行:“7月23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后續還要完成近火制動、‘落火’等高難度任務。未來,我還要繼續和年輕人一起努力!”
雖然已於今年年初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辦理了退休手續,葉培建依然忙碌。作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院長,他編教材、教學生、搞科研、抓思想教育,一樣也沒落下。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完成的工作還有很多。”葉培建說。“我們計劃與別人合作出一套叢書,給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培養、發展平台。”
葉培建格外注重將航天精神傳承下去。“航天人要耐得住寂寞,樹立為航天強國作貢獻的理念。”葉培建說,很多年輕航天人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時,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用成功報效祖國,用成長鑄造輝煌,“他們大有希望”。
葉培建經常通宵達旦工作,並保持著閱讀的習慣。“總的來講,工作和生活依舊飽滿。”他說,“航天工作、航天教育工作、社會工作,每天都很忙,該加班還是要加班。”
(本報記者 谷業凱採訪整理)
![]() | ![]() |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