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 一件事(2020特別報道)

2020年12月18日06: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5歲“人民科學家”葉培建——

“工作和生活依舊飽滿”

鏡頭回放:有人擔心,嫦娥四號落到月球背面的風險太大,還涉及中繼通信難題,葉培建說:“中國的探月事業總要向前走,隻做別人做過的事情,怎麼能創新?科學就是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走,到月球背面去!”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葉培建,和年輕的航天人一起,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見証了全過程……那天,他幾乎整夜沒合眼,而這也是他近期的工作常態。

航天事業是葉培建一生的堅守。在與記者交談的時間裡,75歲的他三句話不離老本行:“7月23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后續還要完成近火制動、‘落火’等高難度任務。未來,我還要繼續和年輕人一起努力!”

雖然已於今年年初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辦理了退休手續,葉培建依然忙碌。作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院長,他編教材、教學生、搞科研、抓思想教育,一樣也沒落下。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完成的工作還有很多。”葉培建說。“我們計劃與別人合作出一套叢書,給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培養、發展平台。”

葉培建格外注重將航天精神傳承下去。“航天人要耐得住寂寞,樹立為航天強國作貢獻的理念。”葉培建說,很多年輕航天人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時,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用成功報效祖國,用成長鑄造輝煌,“他們大有希望”。

葉培建經常通宵達旦工作,並保持著閱讀的習慣。“總的來講,工作和生活依舊飽滿。”他說,“航天工作、航天教育工作、社會工作,每天都很忙,該加班還是要加班。”

(本報記者 谷業凱採訪整理)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