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滁州號”:激活“潛力板” 挑起“金扁擔”

張磊 周坤

2020年09月09日08:3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1978年,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率先“大包干”,為滁州銘刻了“改革先行地”的鮮明標簽。

先行先試的探索精神和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源源不斷地為這片熱土注入強大動能,塑造著滁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的昂揚姿態。

今年上半年,滁州市經濟總量位列安徽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行走在皖東大地,一棟棟大樓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片片良田碩果累累……每一處都是滁州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有力見証。

改革先行地,砥礪再出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前,勇立潮頭敢為先的滁州,將會吸引更多長三角優質資源布局,加快構建大開放、大合作新格局,讓群眾享受更多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中新蘇滁高新區,已累計引進工業項目200多個,其中來自長三角區域項目佔比超七成。圖片由滁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改革源頭” 激活內生動力

9月的小崗,碩果飄香。如果不是看到徽式牌坊“鳳陽縣小崗村”,很難想象這裡就是42年前以窮出名、以18位農民按下“大包干”紅手印而聞名的小村庄。

當年那張“生死狀”藏入中國國家博物館,其蘊含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已經融入滁州城市的血脈,不斷書寫一個又一個華彩篇章。

2010年、2013年、2017年,滁州市工業總產值先后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

2018年,滁州市GDP突破1800億元,人均GDP達4.4萬元,財政收入達324.5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273倍、213.6倍、406.4倍﹔

2019年,滁州市GDP從2012年的安徽第五躍居全省第三、進入全國百強,這是滁州多年腳踏實地、奮勇拼搏交出的答卷。

如何后來居上、接連突破?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滁州的發展歷程,答案顯而易見。

以1978年的“大包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揚子”、2008年以后的“大滁城”建設為標志,滁州歷經解決群眾溫飽到工業化、城鎮化大發展,一座現代化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區域中心城市崛起於皖東大地。

特別是近年來,滁州始終堅持把改革開放、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對接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建設,規劃建設“大江北”協同發展區,滁州邁上了以“大江北”為標志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取得了奮力爭先進位的豐碩成果。

“對接‘大江北’、融入長三角、實現大跨越”,這句在滁州隨處可見的標語,已經成為滁州推進新一輪跨越發展的主旋律。

欣陽精密科技(滁州)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檢查設備。圖片由滁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握指成拳” 凝聚發展合力

今天的滁州,正被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推到一個無法忽視的位置——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連通“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的“金扁擔”,引導著全市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滁州答卷。

翻開每一份滁州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的《規劃》或《方案》,你都可以看到“產業協同”這個關鍵詞。

在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內,機器開足馬力,人工核驗、收尾工作有條不紊。工人正細心地進行最后一道工序,一根根嶄新的雨刮器不久后將出現在上海某批本田小轎車的車窗上……

在滁州,類似這樣跨域生產和產業協同的場景,越來越多。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合作共建的首個項目,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者,也是受益者。”中新蘇滁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廣蘭介紹,目前園區已累計引進工業項目200多個,其中來自長三角區域項目佔比超七成。

長電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車間。圖片由滁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患難見真情,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檢驗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色。

滁州市來安縣與南京市江北新區,僅一河之隔。在來安,有120多家企業為江北新區的中車浦鎮車輛廠提供配套。然而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年初配套供應鏈驟然“斷鏈”。

但在長三角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機制下,兩地共同成立復工復產協調小組,通過人員流動互認、運輸車輛共保、應急物資互幫,確保配套企業全部復工復產。今年5月,中車浦鎮車輛廠向泰國交付首批APM車輛,不僅沒有因疫情延期,還比計劃提前一個多月。

產業協同“握指成拳”,產業鏈合作加速。在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看來,正是在南京及浦口的輻射帶動下,近年來滁州經濟跑出“加速度”,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隨著滁寧交往活動的日益頻繁,滁寧同城化發展指日可待。

位於來安縣汊河經濟開發區的寶島冷軋鋼產品吊裝車間。吳宗寶攝

“項目為王” 驅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7月底,2020年上半年安徽省各市GDP出爐,滁州市經濟總量達到1413.73億元,穩居全省第三﹔增幅3.1%,位居全省第一。

這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意味著滁州以實實在在的戰果,証明了滁州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下,不但穩住了基本盤,有效應對了沖擊和影響,更取得了新進步,交出了經濟發展的高分答卷。

在滁州市發改委主任吳孝水看來,取得高分的關鍵,就在於滁州堅持“項目為王”。“誰招來大商好商,誰就是滁州功臣”,這是滁州市上下早已形成的思想共識。

截至今年6月底,滁州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63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11個,較上年同期增加4個。成功引進了恆大文旅康養城、南玻玻璃、英發電池、光智光學等一批高質量項目。

在來安縣汊河經濟開發區內的一家企業,工人正在焊接產品。呂華攝

如果說,招商引資是拉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開始,那麼,兌現承諾、用心服務,則是確保項目落地,讓企業真正留下來的關鍵。

“喂,您好!我們現在在寧洛高速滁州出入口,趕著回企業復工復產,因疫情管控很嚴沒法下高速,請幫助提供有關証明,謝謝!”晚上11點,滁州市琅琊區人才辦接到了安徽九華華源藥業負責人管悅琴的求助電話。

收悉后,琅琊區人才辦立即協調相關部門,僅用了10分鐘就辦結回復了企業。為加強企業服務保障,疫情期間,滁州市集中公布了人才服務24小時熱線,全天候接受咨詢、意見反饋、事務求助等事宜。

在滁州,類似這樣的暖企服務無處不在。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於最關鍵、最吃勁的時期,滁州復工復產率卻實現全省領先。

政企一心,同舟共濟,積蓄的力量在復工復產后噴薄而出。今年上半年,滁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2.3%,居全省第2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始終領跑全省、連續5個月居全省第1位。

上半場鳴鑼收官,下半場敲鼓啟程。全力以赴抓項目、推動產業量質齊升,滁州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力沖刺,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