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滁州号”:脱贫一诺 决胜皖东

【查看原图】

如果说1978年滁州小岗村的“大包干”,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那么,随着去年定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滁州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则意味着400多万皖东百姓踏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光明大道。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标所在。

眼下,滁州正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与就业对接,帮扶与兜底融入,不丢下一户,不落下一人,确保剩余1370户355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开启迈步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

滁州定远,村民正在采摘芡实。当地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实现就业脱贫。王锐摄

摘“穷帽”

123-123=0,这是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算术题。而滁州市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有了这样的“得数”。

2019年,定远县作为滁州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已实现摘帽,至此,全市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123个贫困村出列的背后,是一串串鲜亮的减贫数据。

截至2019年底,滁州市共减贫7.7738万户20.16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69%降至0.1%;截至目前,全市剩余1370户3555名贫困人口。

123个贫困村出列的背后,是滁州市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浇铸的光辉印记。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里,市县、部门、企业是“海陆空各兵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扶干部和村干部是一线战斗员,滁州将这些力量都统筹起来,上下齐心用力。

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元松村,村民正在修建果树。当地通过村企共建发展精品水果种植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周坤摄

尤其最近一年,滁州市委、市政府先后23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相关会议,研究部署、指挥调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7次进村入户开展遍访活动,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暗访督导扶贫工作;

36位市级领导严格执行“1112”帮扶联系制度(每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并在联系村帮扶2个贫困户),带头落实扶贫责任。

“坚决在收官之年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确保夺取脱贫攻坚‘大考’全胜,交出一份让党中央及省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

在明光市的扶贫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指导贫困户缝纫技术,培养一技之长。周坤摄。

换“穷业”

在南方,鹅产蛋的时间,一般是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然而,滁州市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敬玉,却能像变魔术一样,在这段时间里,不让鹅产蛋。当市场上其他养殖户的鹅不下蛋的时候,他的鹅却开始产蛋了。

因为是“反季节”养鹅,不仅鹅蛋价格高,孵化出的鹅苗价格也比市场均价高出很多。在养鹅这个行当里,杨敬玉出了名,成为了业界的“领头鹅”。

不仅自己通过养鹅发家致富,杨敬玉还采用领养或代养模式,将鹅苗免费发放给当地贫困户,提供饲料、疫苗、养殖技术等,70多天后,他再统一回购。这不但让贫困户没了先期投资压力,还能轻轻松松赚到钱。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远县,过去百姓以水稻种植为主,如今,在杨敬玉的带领下,1200多户村民走上养殖创业的康庄大道,年均增收两万多元。鹅养殖已成为定远乡村振兴的“五大产业”之一。

“其实做什么都不容易,养鹅虽然累,但是只要肯吃苦、肯钻研,这些小鹅也能让你脱贫致富。我现在想延长产业链,建造鹅绒厂,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努力奔小康。”杨敬玉满怀信心。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问题,滁州用改革创新精神给贫困群众建立可持续脱贫的产业,增强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今年,滁州市安排扶贫项目341个,投资总额7.3亿元,产业扶贫项目投入占比42.92%。

如今,定远县培强培优“虾、猪、菌、鹅、草”五大产业、明光市苏巷镇精心打造果园经济、全椒市的“扶贫菊”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滁州各地都绘就了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定远县藕塘镇现代化种羊繁育基地。王倩摄

拔“穷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滁州明光市涧溪镇鲁山村侯胡郢环村小道上漫步,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寻找到乡愁。“臭水沟没有了,乱堆乱建也拆除了,现在环境好了,每天都有游客过来,我们住得舒服,看得开心。”村民陈明生高兴地说。

侯胡郢的巨变,得益于持续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拆乱搭乱建,以“拆得彻底”,实现了村庄整洁有序。清乱堆乱放,以“清得干净”,达到了村庄生态净化。

“过去的污水坑塘,房前屋后空隙地,现在都种上了蔬菜、油菜和艾草,艾草亩均2000元。现在老百姓不仅家门口好看了,钱袋子也鼓了。”涧溪镇党委书记卞齐国说。

此外,明光市柴郢村通过改造村容村貌,实施环境改造,对部分农户建筑进行仿古装修,带动10余户村民从事民宿经营,户均增收2万多元。

来安县施官镇桃丰扶贫产业园内,红彤彤的蟠桃挂满了枝头。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贫困户依托乡村旅游积极创业,拔掉了“穷根”。黑木耳、金银花、茶叶、草菇等特色农产品纷纷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旅游产品。

打牢高质量脱贫攻坚“基础版”,启动乡村振兴“升级版”。在滁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正徐徐铺展。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带着400多万皖东父老实现共同富裕的期许,滁州脱贫攻坚战还在继续,干群合力,久久为功,这场硬仗定会赢得全面彻底,赢得振奋人心! (周坤)

相关阅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09月07日09:20
分享到:
(责编:关飞、常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