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滁州号”:共建共治共享 画出幸福“同心圆”

周坤

2020年09月04日08:1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田园雅趣、花香四溢的乡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小果园经济”让村民年年有分红;曾经荒芜的院落翻新成了学习交流的精神文明场所……明光市苏巷镇戴巷村陆郢村民组村民的生活,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羡慕不已。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基层治理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推进“多网融合”、构建“小微权力清单”、实行 “三位一体”小区共治模式……滁州通过一项项创新举措,抓实基层治理、精准为民服务,以小见大、积微成著,以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社会发展新局面。

滁州市琅琊区凤凰社区居民在一起协商小区治理。图片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内生活力

如今的美丽乡村场景,苏巷镇几年前也计划过。“好几次动了改造人居环境的念头,都被居民给制止了。我们想改造,群众却投了反对票。”苏巷镇党委书记陈香说。

每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不赞成”意见纷至沓来。“家门口的树,种了几十年了,不能动。”“凭什么拆我家猪圈,别人都养了,怎么不先拆他家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而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百姓参与,则是改造的最大难题。

滁州梧桐郡小区的红色驿站,为百姓提供生活便利。图片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如何破题?滁州市近年来扎实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红色堡垒。陈香也从中找到了工作抓手。

陈香身先士卒,动员起网格中的党员干部力量,希望尽早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

“要想群众干,党员干部要先干”,在曹士庆等多位党员干部带领下,党员带头拿出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改造。

党员的态度,让陈香信心满满。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当地成立了陆郢组整治环境理事会。有了党员示范,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随之一起疏通和清洁排水沟,规范家禽养殖,逐步改变家乡的脏乱差面貌。

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陆郢模式”不仅成为滁州明光市从“局部美”向“全域美”的成功经验,还被写入了《安徽省2020年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向全省推广。

在党员带领下,明光市陆郢村民组提升了人居环境。图片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共建共享  奏响基层治理“强音”

今年的黄梅时节,家住天长市紫薇苑小区的吉启良,再也不用担心顶楼漏水了。“墙体漏水,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区的大难题,今年终于在社区的牵头下,经多方协商共治,把问题解决了。”吉启良开心地说。

在基层治理中,面对的问题数量繁多、情况琐碎。在天长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徐宏义看来,必须坚持多元共治,才能让治理力量“握指成拳”。

在紫薇苑小区,小区绿化面积少、健身器材不到位、非机动停车库坡道不合理等问题,被业主们都反映到小区红色党支部,然后由社区党委联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形成了“物业+社区+业主委员会”的“三位一体”小区共治模式。居民直接参与到小区管理中,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奏响基层共治共享的“强音”。

天长市金集镇谕兴社区协商委员会在议事。图片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通过每一个协商事项,进行采集、交办、办理、结果公示、成果评议,让每一位老百姓充分参与其中,只有群众参与,群众认可,这件事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地推进下去。”徐宏义说,群众出题,社区梳理,部门领报,共建共治,将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

“我退休了也没啥事,就参加了业委会,打扫卫生、帮大伙儿向居委会反映诉求。自家住的小区自家管,更有责任心了。”紫薇苑小区居民何启虎说。

如今,紫薇苑小区环境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交通文明有序。在这里,居民们亲如一家,楼栋之间,重现儿时弄堂里的邻里和谐画面。

规范权利 涵养基层风清气正

村级“小微权力”,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民宅基地审批、困难补助申请……在群众眼里,样样都是大事。

过去,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村里的钱怎么用、用在哪、用了多少,村民不清楚,造成对村委会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现在村里有哪些惠民工程,哪些工程在建,集体资产发包招租,每个月财务收支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走进滁州市琅琊区三官街道新集村,问及资金流转和村干部廉洁履职情况时,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天长市长山村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吸引游客游玩。图片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在琅琊区,纪委监委部门紧盯与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社区(村)两委干部权力行使,编织“一网一单一图”立体监督网,让小微权力“亮出来”,监督笼子“密起来”。

目前,通过“一网一单一图”基层监督体系,琅琊区开展嵌入式监督218次,推动整改问题26个。“一网一单一图,构筑了多点联动、直通末梢的监督体系,让群众更加信任干部,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当地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一元”到“多元”,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体现出滁州从政府“撑船”向群众议事、群众拍板、群众监督的转变。

无论是“小微权力清单”,还是“街巷吹哨,部门报到”,一切都不再是亮眼的口号,而是滁州针对当下基层治理难点、行政管理体制弊端而进行的深层次改革。

从过去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转变为重视基层的协同治理,滁州市始终突出基层群众的需求导向,把方便带给群众,把难题留给党委政府,让群众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有更好的获得感。

 

(责编:关飞、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