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防汛大堤:“三色旗”排查隱患 “土辦法”發揮大作用

2020年07月27日17:54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防汛大堤上三色旗土辦法防汛。 包河區委宣傳部配圖

7月26日下午,一處“紅旗”插上了南淝河包河區大圩鎮新民村段的大堤上。“我們在巡查時發現南淝河大堤存在滲漏的安全隱患並立即上報。”大圩鎮新民村黨總支副書記鄭剛介紹,正在大圩駐守的省市專家立即趕往現場“會診”,指導大家挖渠填砂石,妥善處理后,該處被插上紅旗,“我們后期巡堤時會對這裡著重關注。”鄭剛說。

連日來,南淝河處於高水位,排查大堤隱患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大圩鎮創造了“三色旗”防汛隱患排查處置方法,分級分層處置隱患點,讓隱患處置更加精准有效。

“‘三色旗’顧名思義,指的是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旗幟。”大圩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紅旗”是隱患發現標識機制、“黃旗”為隱患處置后標識機制、“藍旗”為易發生隱患區域標識機制。“具體來說,當巡查人員發現南淝河大堤出現滲漏、滑坡、崩塌、翻沙鼓水等現象,就會立即插上‘紅旗’進行標識。標識后,需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15分鐘內組織技術專家趕往現場查看,確定隱患的等級程度。如果需要處置,1小時內組織防汛應急隊伍、應急物資到場處置。如果不需要處置,則加大該‘紅旗’區域的巡查頻次和密度,要求半小時必須查看1次,密切監控隱患情況發展。”該負責介紹,經過處置的“紅旗”點,如3天內觀察無異常,會改“紅旗”為“黃旗”,仍列入重點巡查區域,半小時巡查1次。而對於涵閘斗門等周邊區域,易發生滲水點,則會用“藍旗”標識,列為重點監控區域,半小時巡查1次,隻要發現疑似隱患,立即升級為“紅旗”,按“紅旗”流程機制進行處置。

此外,此次防汛中,包河區大圩鎮還對轄區范圍內12.5公裡長的南淝河大圩段推行了“5551”防汛工作法,即500米設一個值班巡查點,50米架設一盞照明燈,組織5個人的巡堤隊伍,1小時內巡查一次。高水位期間和夜間還增加巡查的密度和頻次,遇有隱情立即報告。

大圩的巡堤人員及鄉親們對這些根據防汛經驗總結的“土辦法”贊不絕口,“‘三色旗’直白顯眼,‘5551’清楚明了,能管用、真好用那就是好辦法!”大圩鎮巡堤群眾程經炎說。據悉,目前“三色旗”隱患排查處置方法和“5551”防汛工作法已廣泛在大圩鎮全域推廣使用。(楊賽君 徐汐顏 程陽)    

點擊查看專題

(責編:吳西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