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 沿國道G237驅車進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棠樹鄉三拐村,滿眼碧色隨即映入眼帘,陣陣荷香隨風扑面而來,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風姿綽約的荷花不僅扮靚了當地景色,更帶動了一方百姓勞動致富,“荷花經濟”效果正初顯。
以荷為景 扮靚家鄉風景
七月到棠樹,聞香品荷花。初夏時節來臨,這個有著千畝荷花的鄉鎮就開始熱鬧了起來,游人如織。
“這段時間荷花正是開的最漂亮的時候,盡管天氣炎熱,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游玩心情,荷花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夏日的一絲清涼。”特意從合肥趕過來的王女士興奮地告訴筆者。在荷花基地到處可見在花田裡陶醉的三兩成群的游客或拍照、或漫步閑聊。
“自2009年以來,我們共投資3000多萬元,創建了三拐村華東蓮花城,目前擁有佔地1200畝的盆荷基地、鄉村文化攝影基地和蓮花產品體驗中心,賞荷花、品荷花茶、吃荷花宴,攝影拍照、寫生繪畫,一片荷塘,成了炙手可熱的鄉村游人氣景點。”安徽荷風蓮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東蓮花城項目負責人吳玉華在第二屆蓮花產業與鄉村振興生態文化節暨第七屆“龍泉杯”荷花攝影大賽開幕式上如此說道。
據了解,做足“荷花文章”的三拐村,現在已成為全縣排的上號的旅游目的地,三拐村也在去年成功爭創了“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的榮譽稱號。
以荷生金 鼓足群眾腰包
不僅僅是荷花基地,這裡也是產業扶貧基地。舒城縣棠樹鄉著眼於產業扶貧現實需要,爭取財政農發項目資金1200萬元,幫助完善田間道路、水塘、引水渠等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企業唱戲、貧困群眾受益的產業扶貧模式。
三拐村的貧困戶郭昌銀今年70歲出頭,一直在家照顧身有殘疾的老伴和兒媳婦,前年經鄉村兩級幫助,他在荷花基地謀到了一份田間管理和看護的工作,平時鋤草施肥,再值半個夜班,一年下來能有兩萬多元的收入。“活不重,錢不少,還能照顧到家裡,這樣的工作打著燈籠也難找。”郭昌銀開心地說。今年50歲的貧困戶嚴秀群,由於兒子殘疾她無法外出務工,在農閑時她便在基地裡打打臨時工,按天結算,一天也能有70多塊錢的工資。
目前該基地已形成以三拐村為中心,輻射烽西、西塘等周邊多個村,吸納了全鄉23名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就業,並且積極引導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群眾開展盆荷種植,使盆荷生產進一步上規模、上檔次、出效益,形成固定市場。現在,對於棠樹鄉的群眾來說,依托荷花,實現脫貧致富不再是夢,而且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美麗產業。
以荷為媒 激活鄉村經濟
依托華東蓮花城這棵“大樹”,舒城縣棠樹鄉的特色農業經濟發展也跑出了“加速度”。
在精心打造珍品觀賞荷花、睡蓮水生景觀植物種苗園區和蓮產品體驗館等景點之外,攝影基地、荷花宴農家樂、民宿等相應配套設施正逐漸成型,滿足游客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等多種需求。
“這段時間,基地每天都有近千人游玩吃飯,農家樂和民宿也是幾乎天天爆滿,附近農戶的土雞蛋、蜂蜜、農家蔬菜等農產品等銷量也較平時大幅增加。”三拐村黨支部書記胡於勝說道。
通過樹立蓮文化搭台、經濟發展唱戲的發展模式,使單純的賞花觀景成為了以荷為媒、以荷生金的“生態+旅游”特色經濟,使短期經濟變成長期經濟,村民也依靠民宿、餐飲、農副產品銷售點等增加了收入,2019年三拐村農民人均收入1.5萬元,比2016年提高了30%。
以荷為媒,借荷生金,美麗荷花正孕育出獨具棠樹特色的美麗經濟。(龔旭東 廖明明)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