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朵·安徽红

日子红丨安徽天长:醉美丰收忙 今年格外香

人民网记者 张磊

2021年06月21日08:5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当金色的麦田颗粒归仓,平整的土地插上稻秧,轰轰烈烈的抢收抢种方才宣告收官。此时的田野还回荡着麦子的余香和丰收的喜悦,而新的希望已在葱翠的秧苗上酝酿。

在江淮分水岭上的安徽天长,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却又日新月异。不变的是年年岁岁一茬小麦一茬稻,农民起早贪黑抢收抢种,与时间赛跑。改变的是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如今“农机服务一条龙”;曾经的求温饱到如今的营养餐;曾经的“老把式”到如今的“新农人”……

今年4月,张建昌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小麦管护。刘之昊摄

“年年丰收忙,今年格外香。”天长市种粮大户张建昌给记者晒着他这次的“双抢”硕果:家庭农场300亩小麦量价齐升,亩产900多斤,共增收3万多元;参股的农机合作社预计可以分红10多万元;更可喜的是,今年的水稻早早就谈妥了来自珠海的订单,是一种新技术功能性大米,比普通大米单价翻上好几番。

10天的抢收抢种让张建昌晒得黝黑,满脸倦容。但一说到农活,就两眼放光:“现在,俺们天长种田全程机械化,小麦收割有收割机、秸秆打捆有打捆机,翻地有旋耕机,插秧有插秧机。不瞒你说,我自己就是个农机迷,什么农机都能开,包括无人机。”

张建昌的家庭农场在收割小麦。张建昌摄

种田耕地靠的是各类农机,地里撒的是生物有机肥,卖的农产品盖上了自己的品牌LOGO,大米成了“网红”,张建昌也成了当地闻名的“田秀才”。“张建昌种啥,咱种啥;他咋种,咱咋种!”一大批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富了起来。

去年春天,张建昌的农场还在全市火了一把,百亩油菜花开,让天长人直呼,“不用开车去皖南,家门口就能拍出风景大片。”

在天长,田间地头着实长出了“新风景”,以张建昌为代表的“新农人”茁壮成长,以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新图景拔节孕穗。

秸秆打捆。张建昌摄

以改革强农——实施完成“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等,着力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创新创业孵化,培育家庭农场1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00多家,累计吸纳农民工就地就业12.13万人。

以科技兴农——推动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升级国家级或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平台。与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新品种栽培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与安徽省农科院共建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天长基地、安徽省水稻产业体系天长综合试验站,开展水稻品种、集成技术攻关。

以绿色立农—— 守住农业绿色发展的底色和底线,构筑生态生活生产相融合的共生效应。开展肥料试验、地力监测、精准施肥,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建成1座生物质电厂和16家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镇街全覆盖),实现年收储消耗水稻、小麦秸秆25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达到93%以上。

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天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0年天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动能。”天长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如银介绍,未来,总投资100亿元的产业园在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将招引农业加工、物流、商贸、休闲文旅社会资本进驻,加速园区生产方式转变,建设成农业绿色发展的试验区、三产融合的引领区、创新联动的先行区。

“国家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个大机遇。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尤其需要懂农业的管理人才。”6月19日,忙完“双抢”的张建昌,已经来到了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继续赶他的MBA论文,题目是同年级独一无二的——《农业合作社的管理与运营》。

点击查看专题

(责编:吴西露、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