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批准“龙岗芡实”等4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正式批准“龙岗芡实”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公告之日起实施保护。
“龙岗芡实”是安徽天长市土特产品。天长市地处皖东,境内多湖泊水面,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具有400多年芡实种植历史。天长的芡实品种以北芡为主,其中,出产于高邮湖畔的“龙岗芡实”,籽粒饱满圆润,粒大壳薄,煮熟后壳软、易去壳,色泽粉嫩,米甜而不涩,籽柔而不软,入口爽滑,口感绵糯,味道清香,被誉为“水中人参”。
天长市从2017年开始“龙岗芡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开展了可行性研究、挖掘历史人文因素、制定产品标准、组织规范申报材料逐级上报等各项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对“龙岗芡实”进行了形式审查与专家技术评审,历经三载,批准“龙岗芡实”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天长市以“龙岗芡实”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积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向,大力发展芡实产业,持续加大资金、技术、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极大地提升了芡实的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初步走出一条符合地域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全力拓展一产 做大芡实种植
芡实在湖泊、池塘、水田、滩地等环境中皆宜栽植,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泥土肥沃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天长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加大投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尽心尽力扶持芡实产业发展,实现芡实种植产业化、规模化,不断提高芡实种植、加工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该市共有芡实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6家,从业人员9800多人,芡实种植成为沿湖库区渔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新途径。2020年种植面积15万多亩,其中市内种植5.5万多亩,在山东、江西、湖北、河南、江苏等省份承包种植10万多亩,是安徽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芡实种植、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县市。
大力发展二产 延伸产业链条
天长芡实产业己进入了种植、釆摘、加工、冷藏、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阶段。一是开展芡实鲜果初加工。通过挤压、去衣、去涩、筛选、分级、包装、冷藏等一系列工艺生产出来的芡实嫩果,俗称嗑籽,以其颗粒饱满、分级严格、健康营养、绿色生态等深受市场青睐,闻名于周边县市。放眼全国,唯有天长开发了这种鲜食产品。二是开发芡实老籽深加工。先后引进了芡实剥壳、芡实粉、芡实罐头等生产线,开发了芡实酒、芡实露、芡实糕等多种产品。
位于铜城镇的龙岗芡实大市场年加工芡实嗑籽200多万斤、芡实老籽2000多万斤,成为全国最大的芡实交易市场。天长市年加工芡实茎6万吨、芡实仁3000吨,总产值实现10亿元,总利润率达2.82亿元。
努力拓展三产 推动融合发展
从2018年起,每年农民丰收节期间,天长市都要举办“千秋剥菓节”。同时,开发芡实菜肴,成功举办芡实宴。通过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唱戏、企业唱戏等形式,拓展供销渠道,推进餐饮、旅游、文化、农业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芡实产业的提升。
2020年,天长市年产芡实约3.4万吨,芡实种植收入超5亿元,一二三产融合达到17.6亿元,带动近万农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从业人员平均多增收2.5万元。小小芡实果,已发展成为天长市的主导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豆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占家智 魏玉军 汪启湖)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