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实验学校:“自育自学”之花在战“疫”中绽放

2020年03月23日16:0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安徽省合肥实验学校,1987年由何炳章先生创办时,就提出了“自育自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办学32年来,“自育自学”在该校一以贯之,如今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这个超长假期里,该理论更是展示出累积效应,成果之花处处绽放。

自己教育自己,争做疫情中的“四个主人”

假期里,实验学校的学子们争做“四个主人”——讲究时间利用率,做“时间的主人”;热爱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做“集体的主人”;明确自我要求、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做“评价的主人”。

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学生们结合实际,制定《疫情期间日计划表》。各班级还开展“做时间主人”线上活动,“一分钟朗诵”“一分钟口算”“一分钟跳绳”……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争分夺秒获得的成就感,也能深刻体会到时间的紧迫和珍惜时间的重要。

病毒无情人有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们积极响应号召,做到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在得知学校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后,15(6)班的刘子默同学和父母商量,尽最大努力筹集并捐赠给学校1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

小朱和小勇分别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性格内向,学习能力偏弱。班主任钟老师、周老师一直对他们非常关注,尤其在疫情期间,针对他们的性格特征,老师会经常通过电话、视频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肯定其身上的优点。

正面激励、多面引导,在老师们的持续关注和努力下,两个孩子逐渐学会评价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

引导自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

“自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而“自学”就是让学生个体拥有自学的兴趣,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形成自学习惯。

“引导自学”课型,是合肥实验学校一直实施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在这个延长的假期中,虽然不能线下教学,但老师们依然每天在线教学,应用“引导自学”课型,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交流自学情况、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

每周,各学科备课组都会在集体研讨后确定预习任务;各任课教师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在班级群布置一天的预习任务,明确自学重点;学生们每天按照老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在家中做好充分自学;每天下午四点开始线上交流讨论,同学们在班级群内各抒己见,讨论交流,形成头脑风暴;各任课教师通过文字或视频等方式对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师虽然不能面对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答疑,却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

“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天天坚持、务成习惯”,是合肥实验学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方略,在这特殊的假期里,学校各班级老师通过对孩子和家长的调查,做好推荐书目的调整和完善工作,努力使推荐书目能深受孩子们的青睐,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选书、读好书。

坚持锻炼,潜移默化的改变将受益终生

“立足在家、每天健身”是“自育自学”实验子课题之一,目的是引导每位学生养成每天在家锻炼的习惯。疫情防控工作中,体育组全体老师面对难题,通过线上交流、共同研讨,很快制定了学生在家体育锻炼的方案。同时,体育老师还利用网络,在各自班级群开设每日体育锻炼咨询问答、个体辅导等活动,了解学生每日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及时关注到班级每一位学生。

“这两个多星期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体重秤上的数字了。53kg、52kg、51kg、50kg……看到这些数字很是开心和自豪,每一次的减少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中间当然也想过放弃,但每次一想坚持了这么久,放弃太可惜了,就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了。”合肥实验学校九(1)班的王浩同在心得中写道。

“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自育自学”潜能。疫情当中,“会自育、会自学”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合肥实验学校学生们的世界,也将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财富。(韩震震 王轶敏 俞修好)

(责编:吴西露、李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