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灣沚區:村裡有了“田保姆”
“自從村裡建了農機服務中心,再也不用為停放場地發愁了,不僅有統一的農機倉庫,還能統一保養維修。”說起咸保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好,種糧大戶楊軍深是一個勁豎拇指點贊。
老楊是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咸保村村民,今年58歲的他,在村裡包田種地,一種就是10多年。從最初的200畝地,到現在的500畝田,從過去人挑背扛,到現在耕種收機械化,老楊算是領教了現代農業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俯瞰蕪湖咸保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深諳“機械強農”的他,在農機設備上沒少投錢。
如今,老楊不僅有插秧機、收割機,還有拖拉機和無人機。“除了烘干加工,一季下來的農事基本都能自己搞定。”老楊說,一季稻一季油菜的種植模式,平均年收水稻1400斤、油菜籽200斤。
眾所周知,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請工難、用工難的問題日益突出,那麼,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在灣沚區六郎鎮咸保村,新建的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給出了答案。不僅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裡”,還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助推資源利用、資產盤活、糧食生產和集體經濟增收,實現多方受益、多元共贏。
排列整齊的各類農機。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在咸保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農機庫,停放了各式各樣的農機,有插秧機、打捆機、旋耕機等各類設備,儼然一個小型的現代農機展。
“目前,我們有旋耕機28台,收割機30台,無人機9台,秸稈打捆機2台,插秧機18台,不但可以滿足村裡的6000畝耕地,還能輻射周邊。” 咸保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王玉金如是說,別看這些大家伙,忙起來的時候個個穿梭在田裡,都是一把好手。
在斜對面的烘干中心,糧食烘干和油菜籽烘干的成套設備,更是讓人眼前一亮。6台烘干設備,日烘干處理能力可達165噸。
“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等這茬油菜籽收上來,就可以直接投用。”老楊接過話茬,再也不用送外地去烘干了,既省事也省心更省錢。
2022年1月24日,由咸保村黨組織領辦的“蕪湖市咸星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式登記注冊,這也是灣沚區首個正式由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通過規范管理,發展主導產業,去年合作社實現利潤21.4萬元,戶均分紅552元。村集體收入128萬元,同比增長147%。
王玉金告訴記者,過去村裡除了種地還是種地,產業單一不說,主導產業也不明晰。成立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目的就是把糧油主導產業發展起來,同時延伸糧油產業鏈,打響特色糧油品牌,繼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正在安裝調試的大型烘干設備。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以前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力缺乏,成本也高,無形中就挫傷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王玉金直言,以后不用出村,育秧、收割、烘干、收儲、加工可以一站式服務,讓農戶種地全程無憂。
其實,自從村裡有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給老楊帶來的實惠,遠不止於農閑的農機避免了風吹日晒,“新建的育秧中心,不僅可以省下秧苗成本,而且能夠保証秧苗質量,存活率也更高。”老楊心裡的一本賬算得是明明白白。
目前,咸保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一期已經建成使用。待二期項目建成后,水稻育秧基質生產、工廠化育秧、病虫害防治、機耕機收、烘干加工、秸稈利用及農業數字化服務,應有盡有,可提供全鏈式、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就好比貼心的‘田保姆’。”王玉金形象比喻道,全鏈式的農業服務改變的是傳統耕種方式,帶來的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讓鄉村振興駛上“快車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