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網羅天下>>舞動長三角

大江東︱上海立法 錨牢無障礙環境!法治守護城市文明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作者:葛俊俊 巨雲鵬 葛俊俊 巨雲鵬
2023年01月29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月15日,《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上海市第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這部法規是本屆上海人大首部由全體代表審議、表決的地方立法。

無障礙環境建設,為的是讓有需求的市民能夠安全出入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公共交通。不論是老人、殘疾人、還是病人,能夠無障礙的出行,體現的是一座城市的溫度。

國內多座城市已有這方面的相關立法,上海的這部法規,有何亮點和新意?

從“設施”到“環境”,措辭的調整,背后是內涵的延展

作為國內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對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已有年頭——上世紀80年代,上海開始在市區主要道路和新建大型建筑中同步建設無障礙設施﹔1999年-2000年,為籌備第五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海在體育場館、賓館、外灘、人民廣場等主要道路和景點改建了一批無障礙設施,增設了一批有升降設施的出租大巴和面包車等。

隨著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推進,2003年4月,《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出台,這是全國第一部無障礙設施方面的地方性政府規章﹔2005年,上海獲得“全國無障礙設施示范城市”的稱號﹔2021年,修訂后的《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將無障礙設施建設拓展到無障礙環境建設。

“無障礙渡板”已覆蓋上海地鐵。上海市殘聯供圖

此外,通過加強制度保障,上海先后出台了《上海無障礙設施環境建設規劃綱要》《上海市無障礙設施設計標准》《上海地鐵無障礙服務指導手冊》等文件。如今,上海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經滲透到了城市更新、交通出行、公共服務等方方面面,各類無障礙設施的覆蓋率穩步提升。

與過去的法律法規相比,此次立法,“無障礙設施”已經被“無障礙環境”所替代。從“設施”到“環境”,措辭的調整,背后是內涵的延展。

在上海市人大社會委關於無障礙環境構成的相關研究中,亞太地區一般將無障礙環境分為建設環境、交通環境、信息交流環境和服務﹔在我國近兩年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地方立法中,則一般將無障礙環境分為設施、信息交流、社會服務三大部分。

無論國內國外,一個共同的判斷就是,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僅僅是解決出行問題,消費、教育、就業、旅游等各類服務,同樣是相關人群所需要的。

金晶代表在人代會上。受訪者供圖

“我全程參與了條例的制定,它的條款一開始沒有現在這麼多,慢慢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完善。例如,在定義上一開始更聚焦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實際上,無障礙的環境建設是面向全部人群的。”上海市殘聯副理事長金晶代表說,上海市人大對於這部立法花了大量的精力,也廣泛征集了全社會的意見,讓更多人知道、了解這部立法。

殘疾人及殘疾人工作者累計提出8900多條問題和建議

“一個城市對殘疾人的關愛,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這兩年,因為暫時性的腿疾,我也過上了輪椅生活,親身體驗到各種受限和障礙,更加支持力推這部立法能盡快實施。”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代表感慨。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代表團以代表團名義提交議案,提出加快制定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建議通過制訂相關法律來保障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滿足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

上海率先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工作,2022年將《條例》納入上海地方性法規立法正式計劃。

2022年9月,靜安區人大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靜安區供圖

草案初稿,從調整框架、設置條標到形成全文共易19稿﹔調研問卷設計了107個調研子項,覆蓋了殘疾群體關心的方方面面﹔充分征求殘疾人及殘疾人工作者意見,一周時間,收回有效問卷5488份﹔在發起的各立法征詢意見座談會上,征集專家意見64條,殘疾人及親友代表意見18條,28家相關部門反饋意見46條。

值得關注的是,5488份問卷中,殘疾人及殘疾人工作者累計提出8900多條問題和建議,人均1.6條——在這一事關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的立法中,充分聽取來自人民的智慧和聲音,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動實踐。

針對存在的重要疑難復雜問題,上海仔細剖析、小心求証。《條例(草案)》共計調整了無障礙方面的六個內容,包括擴展了無障礙環境的適用人群、豐富了無障礙信息交流內容、擴展了無障礙社會服務的內容、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提出更高要求、完善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體制機制、強化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責任。

經過合並歸納,這8900多條問題和建議,提煉成無障礙設施、無障礙服務和無障礙信息三大類,共計72條意見。

包括盲道佔道情況頻發,對於違規行為,應採取有效整治措施﹔公共交通上應盡早報站及字幕提示,便於殘疾人提早准備下車﹔為殘疾人提供家庭一鍵式呼救服務……這次立法,意味著將推動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解決。

立法過程中,積極參與、善提意見的市民成為了這座城市最足的發展底氣,也是上海人民建議征集活力四射的密碼,闊步前行的根本。

無障礙環境建設,正在從物質生活向精神生活發展

據統計,上海現有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約542萬,持証殘疾人60.56萬人,其中視力殘疾人9.59萬人,佔比15.8%﹔聽力(言語)殘疾人8.91萬人,佔比14.7%﹔肢體殘疾人29.41萬人,佔比48.6%。持証殘疾人中,50周歲以上殘疾人52.59萬人,佔比86.8%,上海殘疾人老齡化日益加重。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無障礙需求者,無障礙環境是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重要條件。”上海市住建委表示,在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和數字化加快發展背景下,無障礙環境已從殘疾人的特需特惠轉變為全體社會成員的普惠。

在調查問卷中,有一項為對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總體評價。約10%的問卷評價為“基本不滿意”“不滿意”。如何讓特殊群體的利益得到更為完善的保障?

經過分析,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信息交流、社會服務仍存在許多不足,具有相當多的障礙,無法滿足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需求,所以滿意度不高。

因此《條例》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法律責任進行強化,規定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各個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壓實未履行無障礙設施改造及損壞、佔用無障礙設施的責任,明確未提供相關無障礙社會服務的處罰措施。

“我們最怕的就是條例出來以后,真正落地,涉及執法的時候,沒有相關的責任部門,這樣就會造成推諉或者是執法邊界不清。”隨著條例的逐步完善,提及的部門有住房城鄉建設管理部門、交通部門、經濟信息化部門等,累計超過二十個,職責范圍明確,一目了然。金晶說,“這對條例的推行有非常大的幫助。”

無障礙環境建設,正在從物質生活向精神生活發展。《條例》關注無障礙信息交流,其中提出,鼓勵開發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等需求的即時通信、遠程醫療、學習教育、地圖導航、金融支付、網絡購物和預約服務等無障礙應用程序。並且,支持各類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主體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培訓、提供課程,幫助殘疾人、老年人等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

“我當時提的建議是——也要鼓勵有條件的影劇院配備語音解說觀影設備,希望把無障礙環境建設再往前多走一步。”金晶說,雖然技術上有難度,但各方還是支持,“我和上影集團代表也談了這件事,他認為可能涉及保密。但也表態,要是有合適的電影,就會拿出來給我們做增加解說音軌的版本。”

此次條例表決通過,金晶非常欣慰。“盡管未來實行中,肯定也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大家都重視,政府重視,人大重視,花了很大的精力,廣泛征集了全社會的意見,讓大家都去了解這部法,會讓無障礙環境建設更好更完善。”

(責編:范曉琳、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