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利辛:奮進十年路 西淝河畔書新篇

2022年12月14日16:3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67億元到2021年的36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1%,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2%、9.3%……

黨的十八大以來,利辛縣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宜居宜業新家園。過去的十年,是利辛發展史上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十年,開啟了奮力趕超、加快發展的嶄新局面,經濟活力持續釋放,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濃墨重彩地繪制了高質量發展的“利辛畫卷”。

王人鎮印象江南生態園。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王人鎮印象江南生態園。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聚焦興產業 打造“百花園”

“主播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利辛縣怡秀游園,現場所有的農產品都是本地生產的。”在今年亳州利辛“中國農民豐收節”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會上,直播助農活動一開始,來自安徽聯辛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播張冰冰便打開了直播平台,在鏡頭前進行產品推薦。

在現場跟隨主播的鏡頭,不僅可以看到葡萄、冬棗、獼猴桃、火龍果、鳳冠梨等數十種特色農產品,還能看到粉皮粉條、蒲公英挂面、水果罐頭、鹵肉食品等初深加工產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利辛縣聚力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長三角地區優質“菜園子”、全國重要的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加大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力度,開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行動,聚焦畜禽、果蔬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建設,積極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示范鎮村,培育壯大蔬菜、畜禽、優質糧食等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由小麥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一枝秀”變為四季蔬果飄香“花滿園”,推動利辛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截至目前,累計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800余家、家庭農場6500余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余家,“三品一標”產品有效認証205個,發展蔬菜34萬畝、中藥材10萬畝、設施農業12萬畝、食用菌324畝。

紡織工人在利辛縣工業園區安徽翰聯色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忙碌。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紡織工人在利辛縣工業園區安徽翰聯色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忙碌。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優化“軟環境”提升“硬實力”

“這是我們公司今年第二次獲得獎勵資金了,這兩筆資金讓我心裡很暖。”安徽省唯一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梁波濤介紹說,“免申即享”讓公司第一時間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今年6月份,隨著一聲短信提醒,該公司賬戶上分別獲得兩筆20萬元和一筆5萬元獎補資金,企業沒有多跑路,不用填申請、交材料、跑窗口,就在家坐等惠企扶持政策和獎補資金上門,獎勵資金“直達”公司賬戶。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梧桐樹”。黨的十八大以來,利辛縣始終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從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完善基礎配套、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筑巢引鳳”,以優質的營商環境吸進企業來利投資興商,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產業項目的落地發展情況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最真實、最客觀的反映。十年來,利辛縣經開區拔地而起,企業紛至沓來,落地生根。目前,經開區已初步形成了輕紡服飾、食品加工、能源與新型建材、機械裝備制造四大集群。利辛縣經開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成為了推動利辛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呈現出產業經濟底部基礎逐步夯實的發展態勢。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2022年,利辛縣堅定不移推進“雙招雙引”,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環境為本”,持續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不斷增添新動力、培育新動能。項目建設持續用力,謀劃重點項目447個,編制皖北集成性跨區域項目包3個。澤翔紡織、景博淨化等30個項目開工建設,億騰布業、眾程紡織等23個項目竣工投產。營商環境全面加力,深入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優環境、穩經濟”等活動,累計幫助近500家企業解決資金近7億元。

城北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城北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做活“水文章”打好“生態牌”

初冬的西淝河畔,碧水如練靜流蜿蜒,冬林正染描岸瀟然,白鷺紛飛、蘆蒲柔曳,一幅美麗的皖北水鄉畫卷徐徐展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利辛縣水系發達,擁有西淝河濕地公園、“三橫八縱”等河網水系,素有“皖北水鄉 淮上江南”的美譽。黨的十八大以來,利辛縣著力做優水生態、做活水文章,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深入實施溝河綜合整治以及水系連通工程,全面溝通城區“三橫八縱”水系,整治水體環境,充分利用濱水區域的自然環境,建設親水、濱水帶狀公園,“城在水中、水在綠中、綠在城中”的皖北水鄉風貌逐漸成型。同時,依托西淝河、茨淮新河優質的濕地環境資源,打造綠道慢行系統,打造“環境優美、自然和諧、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西淝河濕地生態。

生態養心地,休閑鄉村游。該縣緊緊圍繞“和聖故裡、好水利辛”的旅游特色定位,形成了西淝河游覽景觀帶、西淝河休閑旅游度假區、茨淮光谷鄉村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體驗區“一帶三區”的產業格局,著力推進西淝河生態旅游度假區建設,進一步打響“好水利辛”名片,做大做強“好水利辛”旅游品牌,念好“生態經”、做好“水文章”,實現全縣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跨越式發展。

十年來,該縣累計創建3A級景區6處、省優秀旅游鄉鎮5個、省鄉村旅游示范村10個、四星級旅游飯店2家、四星級以上的農家樂10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以水為媒、以水為引,涌現出西淝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印象江南生態園、白鷺洲、治未病養心園等一批觀光休閑度假養心地。利辛縣先后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全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安徽省旅游品牌“十大新興旅游縣域”。

風景優美的晴嵐溪。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風景優美的晴嵐溪。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構筑交通網 鋪就“幸福路”

“現在家門口有了公交車,去縣城辦事太方便了。”距離縣城有40公裡的鞏店鎮魏碩村村民魏海東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利辛縣全力推進全域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通過新辟、改線、延伸原有農村客運班線,擴大農村客運的覆蓋和服務范圍。一趟趟公交車,成為群眾通往外面世界的“橋梁”,為農村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縣累計開通69條公交線路,投入公交運營車輛395輛,開通城鎮公交線路22條,鎮村公交線路47條,全縣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城鄉公交覆蓋網絡日趨完善,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只是利辛交通建設發展的縮影。十年來,利辛縣著重打通運輸“大動脈”,助力大發展。利辛縣綜合交通大格局初步形成,利辛客運中心站投入使用,亳州利辛港區一期工程通過交工驗收,利辛高鐵站、利辛火車站客運站、邵渡口大橋加快推進,境內國省干道全面優化,提高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速度,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助力。十年來,利辛縣立足產業發展和民生需求,暢通“微循環”,鋪就增收致富“快車道”,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讓經濟動脈越發通暢,累計共投資35億元,改建農村公路2948公裡、危橋改造463座、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282公裡、農村公路養護工程519公裡。2018年全縣90個貧困村內較大自然村100%通硬化路,2019年實現了全縣361個行政村內規劃保留的4397個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標,通過實施“農村公路+”系列工程,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便捷的交通條件不僅方便了群眾的出行,盤活了資源,更帶來了群眾觀念的轉變。依托“四好農村路”,全縣不少鄉村實現了致富有產業,產業有發展,不僅給農村帶來了經濟收益,更凸顯了社會效益,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獲得感。

這十年,利辛縣甩掉戴了近30年的貧困帽,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經濟發展突出高質高效,城鄉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基層組織建設發揮作用……再踏層峰辟新天,更揚雲帆立潮頭。時值初冬,文州大地風正勁,西淝河畔勢如虹,利辛縣將堅定不移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搶抓機遇,向實現更大、更強、更好奮進。(韓璞 汝雪楓)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