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的“石橋實踐”
在安徽省當涂縣石橋鎮,越來越多的居民發現,家門口換上了嶄新的門牌,乍一看和原來的門牌沒什麼區別,但在藍底白字的門牌上,多出了一個二維碼。
“用一個二維碼門牌打通警民聯系通道,掃碼即可享受便民服務。”11月14日下午,當涂縣公安局石橋派出所所長徐爽介紹該所正在推廣的“二維碼門牌”,“多項政務和公共服務‘一鍵辦理’,包括水電費繳費功能。”
方寸雖小,格局卻大。去年10月,石橋派出所被省公安廳命名為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石橋鎮以派出所為主體,積極探索“石橋實踐”,讓“楓橋經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切實做到多元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全力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構建矛盾化解新模式 實現糾紛調解“零延遲”
石橋鎮團林村村民劉某和楊某兩家的院子相鄰,今年3月份,劉某家的4隻小雞被楊某家的小狗咬死。劉某便將被咬死的小雞扔進了楊某家院內,並要求其賠償。楊某稱自己家的狗用繩子拴著,不可能出去咬死小雞。雙方因此大吵並發生拉扯,矛盾逐漸激化。
調解中,民警第一時間前往雙方家中了解情況,走訪周圍鄰居聽取意見,並聯系村干部與村民一同參與到調解當中。經過多次調解,在村干部與村民的見証下,最終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握手言和,為這起鄰裡糾紛畫上句號。
“在參考‘楓橋經驗’有效做法的基礎上,我們成立了一個由派出所、司法、法庭、市容、工商等組成的大調解組織機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徐爽說,全鎮各方力量組織起來,匯聚民智民力,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和化解能力。
該鎮推廣警企、警校、警醫、警銀等平安共建機制,成立以“中國好人”周繼祥命名的“老周工作室”,變傳統“坐等”為主動“排查”,由調解員主動上門調解,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老周工作室”成立兩年來,先后接待群眾來訪900余批次,受理糾紛464起,調處成功率達100%。
打造群防群治新機制 實現治安防控“零盲區”
9月16日上午10時,石橋派出所接到縣局反詐中心高危預警指令,石橋鎮轄區一名群眾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值班民警立即進行信息研判,並電話告知當事人,切勿向對方轉賬,同時迅速趕往當事人家中。
經了解,當天上午王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公安民警的電話,對方稱王女士的銀行卡被用於網絡詐騙,因涉案要求王女士配合調查。在對方的誘導下,王女士向對方提供了自己的銀行賬戶信息。由於石橋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成功阻止了這起電信詐騙。
“真的十分感謝你們!要不是你們及時趕到,我就被騙了……”王女士一邊聽民警講解反電詐知識,一邊下載注冊了“國家反詐中心”APP。
石橋鎮“F風暴先鋒隊”是一個群防群治新組織,利用宣傳小喇叭等功能,常態化開展“走街串巷、爬樓下田”式精准反詐宣防。
“我們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全力維護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石橋派出所教導員陶添虎介紹,該所還組建了“電騎先鋒隊”,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領域巡邏防控網絡﹔成立義警工作站,打造了一支能與專業防控力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的民間快速反應隊伍,以群防群治實現治安防控“零盲區”。
創新政務服務新舉措 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原本以為難以解決,沒想到隻跑一趟就辦好了,你們這個窗口,不僅辦得快,還辦得好。”日前,在石橋派出所綜合服務大廳,石橋鎮黎明村村民夏先生對工作人員連聲致謝。原來,夏先生孩子的戶口一直落在夏先生的弟弟戶下。現在孩子長大了,想要將自己的戶口變更到夏先生戶下。
了解情況后,民警來到黎明村,向村委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經過一番詳細調查,民警開具了相關戶籍証明,解決了夏先生的難題。
這只是“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石橋派出所緊緊圍繞群眾需求,建立“網上警民議事廳”工作機制,將警務工作融入微信群中,通過警民溝通互動,及時掌握社情民意。
“警官,我家門口被一輛面包車堵住了,能不能幫忙讓司機挪車?”9月20日18時許,石橋派出所民警戴偉偉在警民議事廳群內接到群眾求助信息后,第一時間進行協調,15分鐘內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目前,石橋派出所17個“網上警民議事廳群”已達8000余人,圍繞7項功能開展推送安全提示信息、化解轄區內矛盾糾紛、便民服務群眾、引導網上辦理公安業務等,把“網上警民議事廳”建設成為深受群眾歡迎的平安群、群眾每天都離不開的放心群,積極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網絡版、創新版。(劉志文 吳黎明 尚冬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