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綠色轉型 擦亮幸福底色
夏日的蚌埠,草木繁盛,河湖清親,一幅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圖景在淮河兩岸鋪展……
近年來,蚌埠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不斷擦亮幸福蚌埠的最美底色。
創新引領
發展方式向綠
6月2日,一場以“新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安徽省新材料產業協會成立大會在蚌埠舉行,80多家來自全省各地的從事新材料研究及產業發展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齊聚珠城,攜手搭建合作新平台,集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和安徽省重要新興產業基地,近年來,蚌埠市聚焦突出發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文旅融合和數字創意六大新興主導產業,全面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提速增量、提質增效,持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體系轉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創新主導的新型軌道。
隨著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等平台的搭建,蚌埠的城市知名度和產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以新材料產業發展為例,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蚌埠打造了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級新材料產業創新研發平台,涌現出我國最薄的0.12毫米電子信息顯示玻璃、最大的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最柔的30微米可折疊玻璃、最寬的430毫米類石墨烯高導膜以及國內首條全產業鏈聚乳酸生產線實現量產等一大批技術創新成果,構筑起以硅基“三鏈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為主體的完整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
生態,是優先方向﹔綠色,是發展導向。
今年,蚌埠市各縣區把能效水平納入“畝均論英雄”改革,堅持和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全面加強新上項目能耗評估管理,全面建設重點企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全面推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企業技術改造,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緊盯六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和技術需求,蚌埠正加快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本鏈、人才鏈、政策鏈“多鏈”協同貫通,聚力推動產業升級,助力“雙碳”目標、促進綠色轉型。
改革賦能
生活方式向綠
產業結構的調整,正在悄悄改變著蚌埠市民的生活方式。
在龍子湖區,凱盛集團建設的單體規模10MW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應用示范項目,年發電超過1100萬千瓦時、收益約900萬元,實現了建筑從“高能耗向低能耗、正能耗”轉變,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提供了蚌埠方案。蚌埠市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已在蚌埠體育中心等18個建筑項目安裝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面積約17萬平方米,裝機容量達到24MW。
以聚乳酸為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是蚌埠的另一張綠色名片。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豐原集團出品的聚乳酸餐具以秸稈等為原料,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與傳統的石化產品相比,生產一噸聚乳酸可減碳3.2噸。隨著禁塑工作的開展,可降解的聚乳酸包裝袋等綠色產品,正日益走進珠城老百姓的生活。
在蚌埠,綠色的發展方式、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一致行動。圍繞遏制“兩高”項目發展,蚌埠正培育壯大節能環保、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新產業新業態,大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應用,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城市。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名單及激勵措施的通報》,安徽省蚌埠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因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獎,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城市。推深做實林長制、河長制、湖長制和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蚌埠認真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蚌埠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2021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37.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1.9%,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項目推動
空間格局向綠
走進淮河岸邊的龍子河口綜合樞紐布置工程施工現場,工程車輛穿梭、機械揮舞手臂,現場一幅緊張施工場面,隨著泵站底板澆筑任務的完成,為龍子河口樞紐工程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項目是龍子湖進入淮河的控制性工程,還是發揮生態、休閑觀光的綜合性工程。項目2024年建成后,在發揮排澇和灌溉功能的同時,還可結合龍子湖生態需要,適時向龍子湖進行生態補水。
相看兩不厭,最美淮河岸。龍子河口綜合樞紐布置工程是“靚淮河”蚌埠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靚淮河”工程為抓手,蚌埠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拓展發展空間,努力把淮河打造成蚌埠新時代的“會客廳”。
依水而居,滿目韶華。蚌埠是淮河流域重要的綜合性城市,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作為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城市綠軸”,“靚淮河”工程西起荊涂淮河大橋,東至長淮衛淮河大橋。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工程將按照“一川清、兩岸靚、三脈通、四態合”的總體規劃和“一河、兩岸、四區、五線、十九景”的具體布局,全面優化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體系,著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幸福淮河,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生態樣板。
而隨著龍子湖、沱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洪山生態修復等全面推進,蚌埠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如今的蚌埠,正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綠色,也正為蚌埠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蓬勃的生機活力。(融媒體記者 李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