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牧馬湖:加工“新標准”提升大米“新高度”

2021年06月16日16:5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滁州6月16日電(周坤) 一粒稻進入米廠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會成為一粒可以裝袋出售的米。在安徽省天長市,安徽牧馬湖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后文簡稱“牧馬湖”)的大米,之所以優秀,不僅僅是因為水土好、品種優,也不僅僅是因為種植技術過硬,還因為日新月益的現代化生產流程,保障了每一粒米的質量與口感。

走進牧馬湖的自動化生產車間,很少看到工人。牧馬湖董事長胡勝桃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從原糧入倉、雜質剔除,再到拋光、色選,都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整個車間隻需要幾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工作。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個生產車間每天可生產1000噸大米。

俯瞰牧馬湖生產加工車間。人民網 陶濤攝

“以前生產大米冒煙咕咚,哪像現在窗明幾淨的。那時三四個工人一天累死累活也就能加工四五噸大米。”回憶起米廠從前的樣子,牧馬湖企管中心總監李安民深有感觸。

20年間,牧馬湖生產加工的變化,也讓李安民感慨不已:“過去每年大米隻能從10月加工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因為到了夏天農民手裡就沒有原糧了。現在不同了,我們有了恆溫倉,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大米,而且因為保存得當,口感幾乎與新米沒有差別。現在省會城市都有我們的銷售網點。”

從季節性加工到全年生產,從“走不遠”到“走得遠”,現代化的設備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了牧馬湖大米的美味,也讓牧馬湖大米的品牌越叫越響。

胡勝桃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水稻當中95%的營養,集中在重量僅佔水稻3%至5%的胚芽和糊粉層中,長期以來國內的水稻存在嚴重的過度加工問題,在加工過程中造成了胚芽等營養物質的大量流失。

針對這一痛點問題,牧馬湖創新研發了水稻適度加工技術,通過將糙米粗纖維進行精准剝離,完整保留大米胚芽和部分糊粉層,這樣既保留了營養,又達到了精白米的口感。“通過水稻適度加工,結合天長本地的優質水稻資源,可以提升牧馬湖大米產量、增加牧馬湖大米品類、提高牧馬湖大米價值。”胡勝桃說。

如今,牧馬湖從種植、加工直至銷售全流程實現了數字化,這種規模化、標准化、功能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產業模式,正奮力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責編:吳西露、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