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疫情防控主戰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逐步從“戰時狀態”過渡到兼顧疫情防控和復工復診“新常態”,所面臨的院感防控和醫院運營“雙重壓力”更大,所肩負的學科建設和醫院布局“兩個擔子”更重。
新形勢下,醫院如何提升管理能力和綜合實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書記劉連新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以質取勝”是“百年省醫”的發展密碼。經過一年多的“戰疫”,中國科大附一院更加堅定以“科大新醫學”為導向,向一流的研究型醫院、一流的質量效益型醫院、一流的人文型醫院轉型,履行好健康“守門人”的職責。
向管理要效益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去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首份“國考”成績單。在參與考核的1289家三級綜合性醫院中,中國科大附一院排名第31位、等級A+,安徽省首位。
“‘國考’讓醫院更堅定了發展方向。好的排名不是我們的唯一目標,更關鍵的是要把國家政策導向和醫院管理推動力結合起來,這才是醫院不斷前進的源動力。”劉連新說。
多年來,中國科大附一院堅持“用數字說話”,推行精細化管理,從病種分布、患者來源,到科室運行、績效考核等,都有信息“大數據”的支撐。基於此,醫院才能科學決策、精准施策。“就像蓋房子,得先有四梁八柱,我們的績效考核就發揮了這樣的重要作用。”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面對運營壓力,如何做到醫務人員的待遇不降低,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劉連新的答案是,向管理要效益。
他坦言,精細化管理是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醫院不能靠增加病人數量來提高醫院收入,而是要靠精細化管理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近年來,醫院腹腔鏡肝膽手術、器官移植技術等全國領先,醫院整體服務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中國科大附一院供圖。
圍繞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這一目標,中國科大附一院從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服務能力等8個方面制訂考核方案。在考核指標中,加大對技術能力與醫療水平的考核,對器官移植等高精尖技術加大傾斜力度,從多勞多得變為優勞優得,在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前提下,推動醫療收入結構合理化,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醫院整體服務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新形勢下,以績效考核為杠杆,醫院將繼續強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醫院科學運行機制,增效、提質、降耗,通過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好大型公立醫院的區域‘領頭羊’作用。”劉連新說。
以創新促發展 多輪驅動科醫融創
人體正常的關節表面有非常光滑的軟骨,關節活動起來很順暢。可一旦關節出現磨損,就會活動困難,嚴重時還需要全髖置換、全膝置換手術。
以往,這樣的手術需要數小時,但在中國科大附一院骨科主任尚希福團隊這裡,一個全髖置換手術隻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全膝置換手術40分鐘就能完成,術后一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動,完全顛覆以往人們對關節置換手術的認識。
這背后,是尚希福團隊國內首創的“獨門技藝”——“尚氏入路”,即側臥位髖關節直接前方入路髖關節置換術,這一手術方式突破了傳統手術適應症的諸多限制。“隻有不斷創新,才能讓患者到這裡接受最好的治療,重新點燃他們生活的希望。”尚希福說。
骨科尚希福主任獨創的側臥位下直接前方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多國醫生集體前來學習。中國科大附一院供圖。
如今,中國科大附一院不僅接收全國各地的同行學習進修,“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骨科同行,也不遠萬裡前來“取經”。
骨科關節治療領域的創新實踐,正是中國科大附一院近年來堅持“技術強院、醫教研協同驅動,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思路的真實寫照。
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醫院發展亦是如此。
在劉連新看來,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誕生的“托珠單抗+常規治療”免疫治療方案,就是臨床與科研結合的典范。
在戰疫中,這一方案不僅挽救安徽、武漢5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生命健康,寫入國家第七、八版診療方案,還在美、意、加等20多國推廣應用,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力量。“這一方案的成功,更堅定了我們走‘科大新醫學’創新之路的決心。”劉連新說。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科大附一院共立項醫療新技術280項,並首次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同時,醫院提供1000萬扶持醫療領先技術的引進和創新,努力讓大病、重病不出省。
作為一家擁有123年歷史積澱的百年老院,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中國科大附一院正堅持在醫教研協同發展中書寫答卷,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引育高層次人才、催生高水平成果,努力將醫院建設成中國科大服務安徽人民的重要陣地,為“健康安徽”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以黨建領發展 繪好人文醫院“同心圓”
人們印象中的醫院,是冰冷的、白色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對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強,現代醫院不僅需要有完善硬件設施,高超的醫療技術,更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
“十四五”開局之年,謀劃當前與未來,劉連新進一步認識到,“創新”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有一條是不變的,那就是堅持黨建引領,將人文融入醫院改革發展的血脈。
黨支部立項工作是中國科大附一院堅持十余年的黨建品牌。根據近三年的統計,60%以上的項目都是黨員帶頭、醫護人員從實際工作出發提出的改善醫療服務措施,有的已經持續開展多年。
“我們每年一個主題,堅持從患者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患者需要的地方做起,不斷改進就醫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增加人文關懷,讓患者有更多的獲得感。”劉連新說。
劉連新表示,2020年醫院黨委出台“常態抗疫下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專項行動計劃”,將改善醫療服務貫穿於院前、問診、院后等各個環節,讓老百姓在抗疫新常態有更多就醫獲得感。
不僅是醫院管理者,更是一名肝膽外科醫生,劉連新至今仍每周上門診、做手術。醫生視角更讓他清楚的認識到,人文醫院建設一定不只是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更應該包含對醫護人員全方位的關愛。
“醫護是高壓力、高負荷的職業,如何讓一線醫護人員在高強度的工作下,依然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工作效率和奮斗不息的進取之心?這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劉連新說。
去年戰疫期間,中國科大附一院皖、鄂、國際三線作戰,救治的危重症患者全省最多、派出的隊員全省最多,一線醫務人員的身心狀況也備受關注。
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統一部署,多個行政管理部門組團成立心理關愛小組,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做好援鄂隊員的心理疏導﹔一對一開展一線醫務人員家屬的上門慰問﹔對隊員的子女結對進行志願輔導……抗疫期間,中國科大附一院沒有一名醫務人員感染,更沒有一名醫務人員臨陣退縮,出色完成抗疫任務。
抗疫期間,中國科大附一院沒有一名醫務人員感染,更沒有一名醫務人員臨陣退縮,出色完成抗疫任務。中國科大附一院供圖。
“人文醫院建設不僅是現代化的高樓、幾幅字畫、幾句標語口號、幾場活動那麼簡單,而是深入骨髓、潛移默化的自覺”,在劉連新看來,人文醫院一定包含對員工、對患者的真誠關愛、充分尊重的習慣養成和文化自覺,它需要歷史積澱,更需要組織不斷地傳承和創新。
今年,中國科大附一院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系列活動,其中一項就是通過征集全體員工對新時代省醫精神的理解認識,凝聚共識。
“人心齊,泰山移。隻有把人文醫院這個最大的同心圓畫好,才能不負重托,不負時代,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劉連新說。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