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瑤海:政務“快辦”增速度 為民服務添溫度

2020年12月11日16:0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11月17日,為期四天的全國人社系統行風建設工作調度會在青海西寧召開,合肥市瑤海區人社局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在會上介紹了瑤海區的 “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從疫情前未雨綢繆的部署,到疫情中貼心暖民的服務,再到疫情常態化下人社服務在高效中落地有聲﹔從一窗通辦打包受理,到流程再造提速服務,再到減材減負“指尖辦”“附近辦”,瑤海區通過“人社快辦” 增速度,讓為民服務添溫度。

“打包辦”——群眾享受“VIP服務”

“這麼快辦好了,是疫情期間為我們專門開設了VIP通道嗎?”在合肥市瑤海區行政服務大廳內,正在辦理失業申請的李大姐和窗口工作人員打趣道,臨走時還豎起大拇指為窗口服務人員比劃了個贊。

“疫情期間不能扎堆,我們首先對窗口進行了打包。”據瑤海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趙亞生介紹,自2019年底起,該局就在合肥市率先開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綜合改革,將窗口數量由13個精簡為9個,其中8個為綜合窗口,實行綜合櫃員制業務辦理,真正實現辦事群眾由“跑多個窗口”向“跑一個窗口”的轉變。

“然后是業務打包,我們根據前期的實地調研,並針對群眾反饋、企業要求,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到員工失業再到職工退休、退休人員過世等一系列‘生死大事’串聯起來,確定並印發了《瑤海區人社服務7個‘打包一件事’清單》。”據介紹,目前該地已經完成落實7項打包辦業務,包括企業招用員工、企業與員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職工退休、退休人員過世、申領社會保障卡等7項,除了8個窗口可以通辦外,還特設綜合咨詢窗口,群眾無需取號等待,可先行咨詢,然后視情況再決定是否取號等待,大大提高了群眾的體驗感。

“提速辦”——追求不止於速度

讓群眾辦事體驗更加愉快,基礎就是辦事要快。這不僅體現在辦理窗口、事項的合並,更應體現在流程、材料、時間上的“瘦身”。

疫情期間,瑤海區人社局結合該地經辦實際,自我加壓,對該局涉及到的43項行政審批事項認真梳理,依據安徽政務服務網上具體的行政審批事項,從審批流程的優化、申請材料的減少、辦理時限的縮短3個方面進行壓縮。最終實現,在人社部提出的15個“提速辦”高頻服務事項基礎上增加了6項,合並為21項,在規定辦結時限基礎上提速50%以上,具備條件的限時辦結事項及時轉為即時辦結事項。“提速前要用14天,現在平均辦結時限為2.6天。”在瑤海區行政服務大廳內,窗口服務人員每天都在“爭分奪秒”壓減事項辦結時間。

求快,關鍵還要把事辦好。綜合辦理、打包服務需要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將質量提上去。如今,服務大廳窗口的工作人員感覺工作量倍增,因為有許多審批需要先找相關單位協調處理,還需電話和當事人溝通。為此,該局修訂完善了服務指南,在窗口大廳、網上平台、網站等醒目位置公開發布,在全區人社系統推廣証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主動接受監督﹔高效開展員工素質培訓,利用下班時間加強對工作人員培訓,同時加強日常工作監管﹔為提高工作積極性,制定窗口工作人員評優辦法,形成激勵機制,每月定期公布窗口人員的辦件量等內容,形成評先促優的氛圍。

“簡便辦”——遍地開花不打烊

自全面復工以來,瑤海區不斷擴大政務服務事項網辦覆蓋面,使更多業務從“線下跑”升級為“網上辦”,網上辦理失業、企業用工網上登記成為“新寵”。網上辦理最大的優點就是群眾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24小時服務不打烊。

“現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隻要把材料送到社區,社區街道人社局層層辦理,我們安心在家等著拿証就可以了。”李大姐介紹道。對於不熟悉網絡的居民,該局積極推動政務事項下沉服務,將退休申報、社保查詢、首次參保繳費等20類事項,直接下沉到街道社區,轄區居民和企業可以就近到街道辦理業務。

截至目前,瑤海區已初步實現“一網通辦”“一窗綜辦”,區政務服務大廳排隊人數約減少了40%以上,群眾的“等候感”大大降低,“滿意度”大大提升,逐步實現為民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關堂所 羅妍雪) 

(責編:劉穎、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