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昔日深山鎖雲峰 卻得幽谷迎賓客

2020年11月20日13:5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山高嶺陡,往年立冬過后,霜降來襲,人們蝸居家中,如今卻是冬陽溫暖,深山峽谷成為游客追尋的休閑之地。該縣黃尾鎮在脫貧攻堅以來,因地制宜,發揮青山綠水資源稟賦,通過打造景區,引領新農村建設、帶動貧困村民致富,偏遠落后的雲峰村伴隨脫貧攻堅的歷程實現了窮山溝吃上旅游飯的嬗變……

雲峰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村民大多散居在海拔近千米的雲峰河峽谷兩邊的深山中,人均隻有6分耕地。高山的阻隔,讓雲峰人世世代代過著艱辛的生活,最近一二十年,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但村子貧窮面貌始終難以改變。

2014年,村裡來了扶貧工作隊,在鎮黨委、政府統一組織下進行貧困情況大調查,開始了精准扶貧之路。雲峰村黨支部書記方少文說,“當時,鎮黨委政府領導和扶貧工作隊一直跟我說阻斷村民致富的大山是能成為當下人們休閑的資源,可以賣原生態、可以賣土特產,可以打造景區……”

於是山下的彩虹瀑布景區的營建模式開始在雲峰村展開,鎮裡開始了招商引資工作,方少文帶領村兩委開始發力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建設新農村。黃尾鎮副鎮長王經綸向我們介紹。“我們一開始就高標准的規劃,把新村部、景區接待中心和翠雲山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排在一起一體建設,讓景區和新村形成有效關聯。”自此,一場景區和新村建設大會戰開始了,雲峰的高山峽谷、青山秀水由企業投資打造建成景區,瀝青道路連接起景區和農戶,停車場、綠化草坪、風景樹、景區水景觀等在雲峰村漸漸顯露。

今年五一前夕,雲峰村的深山峽谷開門迎客,深山水景觀成為大別山周邊游客追逐的“網紅”景點。景區總經理胡朝鮮說“我們目標就是要打造成生態之美、休閑之趣、體驗之樂、農村之味的深山水景觀為主的特色景區,今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營業收入400萬元,實現了開門紅。”

胡朝鮮盤算的是景區運營的事,不僅要有游客,景區還要用工,游客更需要“一鍋土雞湯”。而方少文想的卻是怎麼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安置點的貧困戶要搬得下來能就業能致富,村民的土特產品要賣得出去。雙方的痛點和訴求恰好互補、一拍即合,翠雲山居安置點22戶67人的貧困人口有30多人吸納到景區上班,當上保潔員、涉水景點安全員和售票員,工資每月2000到4000元﹔高標准建設的安置點二三樓空置的80間房間被景區租賃成為“農家民宿客房”,村民培訓成為客房服務員,村集體還能從中得到分紅5萬元﹔村裡百姓養的土雞土鴨是客人們首選特色菜,茶葉、香菇、木耳等山貨又成為游客的“手信”禮物。

“這是入冬后的第一個周末,今天上午來了8輛大巴近300人來景區游玩,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事情。”安置點的五保戶、63歲的門樓村村民方禮平見到我們興奮地介紹。

雲峰村47歲的村民何鳳英在水磨游樂景點當售票員,“這窮山溝,我再怎麼想也想不明白有哪裡吸引人的地方。”別說村民不理解,方少文心裡也曾經犯過嘀咕。“窮家難當啊!正是脫貧攻堅各項幫扶政策聚集到我們村,企業入駐開發,我們才敢大張旗鼓搞建設,村民們看到村子美了、景區有了、在家門口打工了,收入越來越穩定了,更高興的是思想也活躍了,鄉村治理的事情大家是一呼百應。”現在的方少文解開了心頭的糾結,思路逐步調整到推進鄉村振興、謀劃協調發展工作中。

像何鳳英一樣,村裡有80位村民到景區上班,其中貧困人口43人。今年22歲的門樓村村民吳煒結束了外出打工的日子,成為景區的安全員,開上了擺渡車,“現在最大的好處是我在家門口有一份工作,工資2500元,景區還包一日三餐,每個月有4天假,原來不覺得我們的山水好在哪裡,現在真能賣出錢了。”吳煒興奮地告訴我們。

黃尾鎮黨委書記吳陳平說,“從2013年精准扶貧以來,我們黃尾鎮以‘保護資源、用活政策、因勢而謀、勇於創新’的理念打造鄉村旅游新高地,景區建到哪裡,美麗鄉村就延伸到哪裡,形成了‘黨建引領、景區帶動、多業聯動、景村互融’的旅游扶貧路徑並予以推廣,為黃尾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基礎。”

如今黃尾鎮以聚焦全域旅游、打造知名目的地為抓手,形成了彩虹瀑布、青雲峽和道元古村三架齊驅的龍頭景區,在景區的輻射作用下,打造出了彩虹之約農家樂集群品牌,村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熱情高漲,不少人紛紛投資興業建設特色民宿,涌現出一批能人大戶建設觀光體驗農業基地,鄉村旅游的樣板效應正在凸顯。(王淼 儲方彬)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