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800余所學校建成智慧課堂並投入使用

2020年09月30日10:3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請大家打開平板電腦和書本。”昨天上午,蚌埠新城實驗學校八(6)班的數學教師門輝隨著上課鈴聲走進教室,和平常一樣開始上課。不同的是,同學和老師的課桌上除了書本,還有一個平板電腦。

“昨天已經把今天的課程內容發在QQ群裡了,我來看下預習的情況。嗯,很好,大家都做了預習﹔再看看作業完成情況,哦,有幾道題目錯誤率比較高,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原因。”點開頁面,學生的預習與知識點掌握情況一目了然。門輝掃了一眼,迅速確定了這節課的重點。

“上課不再憑感覺,而是有詳細數據支撐。”下課后,門輝說,“課堂節奏更精准,學生對知識點也吃得更透。”

如今,蚌埠市已有800余所學校與新城實驗學校一樣,建成了智慧課堂並在新學期投入使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教育資源精准供給,把老師從作業批改、分數統計、查找資源的簡單低效勞動中“解放”出來,智慧課堂幫助老師集中精力提高教學效率。

在最早探索智慧教學模式的蚌埠二中,從備課、授課、作業布置,到試卷批改、錯題訂正,都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介入。“依靠智能批改技術,可以減輕教師85%的作業批改工作量。尤其是英語科目,自動評閱判分大大減輕了工作量。”蚌埠二中副校長鐘鐸介紹,閱卷后還能通過統計分析給出報告,指導教師精准講評,堪比配備了全能教學助手。

2019年底,蚌埠市啟動智慧學校建設工作,按照“市級統籌、企業代建、分級付款、創新應用”的原則,斥資15.8億元實現智慧校園全覆蓋,探索信息技術構建智慧學習環境、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重構教育治理機制,形成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育體系,力爭實現教育質量提升的“換道超越”。

作為今年的重點項目,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智慧課堂建設仍然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按下了高質量發展“快進鍵”。截至目前,該市智慧課堂已經完成建設總量97.28%,軟件服務部分和因材施教工程均已達到應用條件。一實校、二實小等“先行一步”學校還摸索出一套適合學校,師生齊點贊的新路子。

事實上,智慧課堂早在建設之初就發揮了作用——既要防控疫情,又要“停課不停學”,蚌埠市在年初依托信息技術搭建空中課堂平台,集中優秀教師、優質資源,開發錄制線上優質課程資源,實現線上教學。“僅今年上半年,我市就利用智慧課堂授課24147節,教師備課40336次,錄制微課2468節,布置作業近30萬次。”蚌埠市教育局電教館館長張從軍熟練地報出一組數字。通過數據分析,在今年的高考中,實施因材施教提升工程的12所示范校一本達線率為23.79%,同比提升2.55%﹔8所深度應用學校一本達線率為31.95%,同比提升4.09%,減負增效作用初顯。

蚌埠市教育局局長沈亮介紹,智慧課堂通過過程性數據生成師生畫像,定位學習盲區,智能推薦資源,為師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提升學習效率﹔全場景過程性教學數據還可以有效開展教學行為診斷,在全市層面開展精細化教學研究。“通過近一個月的探索,智慧課堂在不同層面大顯身手,加速了蚌埠教育優質發展的步伐。”沈亮說。 (靳瑾)

(責編:郭宇、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