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村位於績溪縣境東南,距今已有1600余年歷史,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龍川景區所在地。該村有多處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人輩出,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古建文化、名人文化積澱深厚,旅游資源豐富。
東聳龍峰,西峙石笏,天馬南旋,登水北來﹔龍川溪繞村東流,匯入登源河,形成古徽州最秀美的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龍舟出海。美麗的龍川村像一幅江南水墨畫,令人陶醉,吸引著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而來。
村民胡登政大學畢業之后,瞄准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勢頭,果斷放棄了上海的高薪待遇,回到了家鄉,創辦起了“煙雨江南”農家樂。
裝飾外牆的綠蘿爬滿了整個庭院,生機勃勃。屋內小木椅、古藤條的點綴別有一番風韻,胡登政正在家裡忙活著招待客人。“今年受疫情影響,客流量有點下降,馬上就迎來了‘十一黃金周’,看著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今年旅游經濟肯定不會差。”胡登政信心滿滿。
目前,龍川村從事旅游行業的村民有100余人,發展特色農家樂40余家,帶動就業80余人,從事農特產品銷售的農戶有10余家,人均收入達3萬余元,“農家樂”及旅游農副產品銷售純收入達400余萬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村黨委書記胡亦儉興奮地介紹道。
龍川村吃上旅游飯,是一步步摸索來的。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前,龍川村仍以種植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村民收入低,村集體經濟基本空白。“窮則思變”,2002年,村兩委以村級固定資產入股,打造“景村共建”的模式建設發展龍川村。依托獨特而又豐富的旅游資源,作為旅游業的配套項目餐飲業和農家樂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成了農民增加收入重要來源。2012年巧借美麗鄉村建設之東風,龍川村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村兩委干部在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爭取項目資金500多萬元,實施村庄污水改造、安全飲水等工程,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帶動了農家樂產業的發展。2015年以來,龍川村巧用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修建村庄道路,建設文化廣場,讓村子煥然一新,龍川景區游客接待量由最初的千人達到近百萬人,村民也吃上了香噴噴的“旅游飯”。
對龍川村發展歷程,胡亦儉總結:一邊發展,一邊探索。
龍川村抓住綠色經濟效益這張牌,挖掘資源,做大“龍川游”。在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胡宗憲抗倭紀念館的修繕和靈山庵寺廟的修建順利完工,50戶沿街店面順利完成改造,統一水街規劃布局,讓景區更加美觀、和諧。同時,村集體研究將老山路、丟荒地、舊泥磚房等資源規劃整理,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將毫無經濟價值的“死資源”變為“活資產”,初步形成了村中有景、景在村中的格局,游客慕名而來,2019年景區分紅達到70余萬元,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華麗轉變。
近幾年,隨著人們消費的不斷升級,高端旅游產品的盛行,徒步、探險等戶外旅游熱度持續攀升。龍川村憑借山水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在“增綠”上下功夫,做足“綠色文章”,義務植樹4千株,結合扶貧開發增設公益性崗位,選聘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擔任生態護林員,提升生態公益林質量。同時,該村將龍須山山場以佔比10%入股龍川景區,通過“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村集體和農戶年收入增加10萬余元,其中貧困戶年增收3萬元,龍須山變“搖錢樹”,全村40戶105人實現全部脫貧。
如今,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加,許多年老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戶也謀得了一份“好事業”,在景區口擺起了小攤,賣起了績溪特色小吃,農家晒的干豆角、干筍、梅干菜等農產品,一天能賺近百元,收入十分可觀。“景美了,節假日來了,游客多了,我們的收入都高了。”老人胡順根開心地說道。(程夏蘭)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