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安徽實際 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金融牛”雕塑在合肥濱湖金融小鎮落成

2020年08月26日15:0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歷經為期三個多月征集、評審、投票、公示,四國雕塑師70余個方案的競逐,8月14日,迎著入秋后燦爛的朝陽,一尊長5.08米、高2.88米、寬1.66米的“金融牛”雕塑正式落成於安徽省級特色小鎮——合肥濱湖金融小鎮。

不同於華爾街“金融牛”,這尊由雕塑大師黃震設計制作的“金融牛”,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寫意手法,取義“金牛崛起,如山如嶺”,象征著小鎮將立足安徽實際,腳踏實地,砥礪前行,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矢志成為長三角新的金融“高峰”

金牛崛起,如山如嶺

粗粝雄渾、血脈奔張,肩頭的肌肉像山峰一樣聳起,將致密的空氣撞得支離破碎。這座“金融牛”雕塑完美保留了黃銅的本色,落成於濱湖金融小鎮啟動園區主入口,與身后藍色玻璃幕牆的圓形建筑——展示中心渾然一體。

華爾街牛給“牛”賦予了振奮金融信心的象征。2010年5月,在上海外灘金融廣場,阿圖羅·迪·莫迪卡參加了外灘金融牛的揭幕儀式,這是他繼華爾街公牛后的第二個金融牛作品。這座“金融牛”寄予著外灘金融再創輝煌的美好希冀。

這兩座金融牛作品案例也是國內著名雕塑師黃震的研究對象,但在獲取了合肥濱湖金融小鎮的詳細資料后,黃震有了新的想法。

不同於通體光滑的華爾街公牛和外灘金融牛,黃震以山嶺為原型,借用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手法,這尊“金融牛”表面崎嶇粗糙,其背有著祁連山脈陡峭之形,其身有著秦嶺巍峨之姿,寓意不畏艱難、頂天立地﹔其尾沒有高高揚起,而是低調放下,飽有回揚的態勢﹔牛角俯沖向上,牛蹄奮力向前,穩中有進,蓄勢待發。

“要做就要做不一樣的。我們就是要用這座巍然聳立的‘金融牛’地標告訴人們這裡是濱湖金融小鎮人的出發地,將刷新金融發展的新高度,塑造大別於‘他山’的金融新高峰。”黃震團隊歷經三個月后,交出了令人滿意的作品。

寓意經濟強而“牛”

“牛角上揚,預示市場走高﹔牛身壓低,代表后勁十足﹔牛頭俯沖,說明金融機構低調務實,不喜張揚﹔牛蹄,既有前行的動感,同時更要有扎實的布盤,確保基本面穩定不動蕩。”

“這頭牛帶著隱約的秦漢古風,擠壓的肌肉團塊隱藏著驚人的爆發力和忍耐力,如同山嶺礦脈,深溝激流一樣的虯結筋骨,則顯得更加飽滿健碩。”

……

8月14日,在金融牛落成現場,現場見証的參觀者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這尊步盤穩健、奮力前行的“金融牛”,恰如其分地貼合了濱湖金融小鎮的發展希冀:在等高對接長三角金融一體化的進程中,安徽金融需要借勢發展,實現強而“牛”。合肥濱湖金融小鎮作為《合肥市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中明確提及的重點項目,將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建設一座功能完美、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特色小鎮,從而吸引和承接長三角地區資金、技術、產業、人才等的轉移。

“今年以來,整體宏觀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大,此時更需要一座‘金融牛’去展示一種蓄勢待發、積極向上的奮進形象,去增強提振經濟的信心。”黃震如是說。

一個金融文化新地標

其實早在以物換物的古老年代,牛就是最原始的交易象征,也是財富的象征。金融牛,作為目前全世界金融業公認的吉祥物,誕生於31年前的華爾街。

4月2日起,一則有關“金融牛“的征集令在各大媒體網站頭條上刊登,合肥濱湖金融小鎮向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發出邀請,為小鎮征集一座“金融牛”,旨在為即將開園的金融小鎮尋找一個象征性的文化標志物。

“產、城、人、景、文,環環相扣。過去大批的產業園區往往重視硬件設施開發,卻忽視了文化軟實力打造。”金融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后,小鎮不僅要構筑一個生態豐富、環境優美、資源集聚的“金融新坐標”,更要打造一座具有鮮明金融特色的“文化新中心”。征集公布發出后短短一個多月,小鎮共收集到了包括黃震在內的四國雕塑師,共計70余個“金融牛”設計方案。

每當朝陽、余暉透過片片雲帆斜射而來,“金融牛”便愈發熠熠生輝,光彩照人。置身小鎮金融文化廣場,建筑與雕塑,雕塑與文化,兩相輝映,相得益彰。

一張白紙好作畫,合肥濱湖金融小鎮從謀劃建設之初,就確定了“以實際行動支持合肥構建長三角西翼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初心﹔如今依托“金融牛”這樣的文化新地標,小鎮更有了啟航遠行的美好願景和支撐。

開園前夕,站立在這尊“金融牛”前,雕塑師黃震和小鎮的建設者們由衷期待:未來的安徽經濟愈發強而“牛”,安徽金融愈發興而“泰”,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我們的步伐愈發慨而慷。(徐穎奇)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