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答卷”書寫在濉溪大地上

楊賽君

2020年08月20日14:1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濉溪縣劉橋鎮任圩村扶貧產業園喜豐收。徐峰 攝

夏日的淮北市濉溪縣,荷葉田田,瓜果飄香。

百善鎮貧困戶劉新見在家門口的荷塘月色荷趣園吃上了“旅游飯”。

四鋪鎮顏道口村的沙土地裡,西瓜又大又甜,貧困戶凌含法和妻子摘瓜賣瓜,忙得不亦樂乎。

鐵佛鎮鄒樓村的貧困戶陳超家中小院裡的牽牛花爬滿了牆頭,羊圈裡的小羊在懶懶地吃著草……

行走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濉溪人步履堅定,鄉村振興的大幕在濉溪大地緩緩拉開。

貧困群眾在濉溪縣百善鎮道口村荷塘月色趣園池塘內種藕。黃鶴鳴 攝

多管齊下 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創業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江南的美景在淮北市濉溪縣也有別樣一番風情。不久前,濉溪縣百善鎮荷塘月色趣園正式開園,千畝荷花園是百善鎮道口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示范項目。55歲的貧困戶劉新見在荷花園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荷花園就在家門口,環境好離家又近,每年可以增加一萬多元的收入,對我來說,真是非常滿足了。”

打造荷花為主的荷趣園,村裡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除了劉新見,22歲的小伙子種永旗大學畢業也回在村裡就業,小種母親早逝,父親身體也不好,是村裡的貧困家庭,小種為了照顧父親,大學畢業選擇回到家鄉,入職旅游開發公司,“村裡的環境現在一點都不比外面差,在家裡能照顧父親,還能把所學的知識幫助家鄉發展,一舉兩得啊。”

讓更多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濉溪縣堅持聚焦靶心,多管齊下脫真貧、真脫貧、防返貧,確保決戰決勝。濉溪縣用好“三業一崗”推進就業扶貧。推進“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截至目前,公崗在崗2894人,開發輔助性崗位2038個,多渠道開發臨時性崗位。依托國家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政策等方面優勢,培育出一大批返鄉創業的致富典型,實現創業帶動就業近20萬人。建成就業扶貧驛站(扶貧車間)9個,就近吸納貧困人口就業, 2019年發放企業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補貼31.8萬元,貧困戶崗位補貼14.99萬元。

創新思路做活電商扶貧。濉溪縣以建設農村電商鞏固提升示范縣為抓手,調整優化服務網點153個,利用“電商+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了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精准對接貧困戶78戶,銷售農產品55.8萬斤,金額72.6萬元,戶均增收9300元。

濉溪縣韓村鎮大李村貧困戶喜摘大棚番茄。萬善朝 攝

變“輸血”為“造血” 發展特色產業扶貧

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濉溪縣四鋪鎮顏道口村土壤為沙土地,從80年代開始,該村在西瓜種植上下大功夫,利用間作套種技術,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畝收入比純糧食作物多千余元。目前,四鋪鎮以顏道口村為中心已形成3.6萬畝的西瓜套種基地,帶動當地及周邊近萬名村民增收致富。

46歲的瓜農凌含法和妻子每天泡在瓜地裡,摘瓜賣瓜,忙得不亦樂乎。凌含法是四鋪鎮謝嶺村村民,因妻子患病致貧。這兩年,在各項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他利用特色種植,不斷學習技術,成功摘掉貧困的帽子。

濉溪縣四鋪鎮新庄村花卉種植促脫貧。 萬善朝 攝

除了西瓜,花卉產業也是四鋪鎮的扶貧特色產業。走進新庄村村民常萬杰的花卉大棚,滿目春色,花香襲人,來此觀賞、買花的市民絡繹不絕。老常從1992年開始種花,如今種有月季、文竹、吊蘭等幾十個品種,特別是種養的菊花,遠銷杭州、南京、長沙等地。這些年,不僅自己的日子過得紅火起來,還帶動了周邊貧困戶摘掉貧窮的“帽子”。

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致富。濉溪縣統籌謀劃、全面布局,合力推進產業扶貧發展,引導廣大貧困群眾,立足當地資源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培植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變“輸血”為“造血”。

2020年,濉溪縣已實施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的貧困戶8259戶,覆蓋率達85%﹔4800戶自種自養貧困戶特色種養業持續穩定發展並保持達標水平以上﹔已建成扶貧園區22個,主體帶動貧困戶數量5373戶。

為提高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的生產能力,濉溪縣還加強技能培訓,增強“造血”能力。濉溪縣根據貧困戶實際需求,組織種植、畜牧、水產等方面專家,到各鎮開展對貧困戶種養殖技能分類培訓,提高貧困戶的生產水平。

民主評議暨扶貧宣講。萬善朝 攝

黨建助力扶貧 激發內生動力

“過去隨禮的份子錢是個大支出,給我們貧困戶帶來很大的壓力,現在黨群連心站指定的標准,給我們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啊。” 濉溪縣百善鎮劉道口自然庄貧困戶劉夫志告訴記者,移風易俗工作開展前,平均每年在村裡隨禮就要花去4000元以上,現在下降了一半多。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婚喪嫁娶相互攀比的勢頭有所抬頭,紅白事的隨禮也水漲船高。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深感“壓力山大”。劉道口自然庄“黨群連心站”在綜合考量下,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爭取資金,在村中心廣場建立“十五號禮堂”,為舉辦紅白事的村民提供免費場所。同時,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規定隨禮禮金數,紅事不超過100元 ,白事不超過50元,大大緩解了老百姓的壓力。

劉道口村只是濉溪縣創新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濉溪縣開展“黨群連心站+扶貧”模式,突出黨建對脫貧攻堅的引領作用,以自然庄為基本單元,建立黨小組和村民理事會,活動場所挂牌為“黨群連心站”,依托黨群連心站助力“黨建+脫貧”進程,目前覆蓋全縣2100多個自然庄,讓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促進了農村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

濉溪縣助力內生動力激發,堅持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在全縣評選出30多名勵志貧困戶,向貧困群眾大力宣講,激發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目前已有320名貧困黨員通過發展產業自主脫貧。助力結對幫扶互助。在“黨群連心站”的號召下,全縣1260名黨員致富能手幫扶3700余名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和就業脫貧。

濉溪縣韓村鎮光伏項目為貧困戶脫貧提供保障。黃鶴鳴 攝

補齊精神短板 增強內生動力

貧有千種,困有百樣。地區不同,扶貧對象不一樣,工作方法也不一樣。但有一條是濉溪縣扶貧工作堅持的真理。那便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增加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燃起生活的斗志,激發脫貧的信心。

50多歲的陳超是濉溪縣鐵佛鎮鄒樓村的貧困戶,因為肢體有殘疾,老陳一直有些自卑,他在家裡養了一些雞鴨鵝謀生,小院裡亂糟糟。鐵佛鎮開啟愛心超市項目,用物質獎勵支持貧困戶打掃庭院,用嶄新的精神面貌助力脫貧。

在村干部的感召下,陳超在院子裡蓋了雞圈羊圈,在家門口用廢棄的磚頭壘起了花牆,原本人畜共生的小院變成了花園庭院,陳超不僅收獲了愛心超市的物質獎勵,還收到了鄰裡的點贊。得到肯定的陳超也有了拼博的斗志,如今發展養殖業已經成功脫貧。

澆樹要澆根,扶貧先扶心。

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安徽省曲藝之鄉”,濉溪縣歷來重視民間文化藝術,群眾性文化活動遍及城鄉、惠及全民。濉溪縣把補脫貧“精神短板”要與這一優勢資源相結合。組建了精准扶貧文藝宣傳隊,走進集貿市場、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貧困戶的脫貧意識和自強意識。與此同時,各鎮還利用微信群、宣傳牆體、道德講堂、簽訂脫貧承諾書等載體,大力引導貧困百姓樹立自立自強、實干苦干的良好風氣,帶領他們通過辛勤勞動獲得尊嚴、快樂和財富。僅疫情防控期間,濉溪縣就有 800余人主動協助開展防疫宣傳、卡點值守等工作。

日子越過越好,信心越來越足,笑容越來越多。

一個個貧困的“山頭”攻了下來,一頂頂貧困的“帽子”摘了下去,在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上,濉溪人民正闊步前行。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