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藍天白雲下,合肥塘西河公園景美如畫,風光旖旎。 記者 張大崗 攝
盛夏時節,從蜀山之巔到巢湖之畔,從中心城區到美麗鄉村,城湖相映,處處綠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綠色正在成為合肥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綠水青山涵養“金山銀山”,成為合肥人的“幸福不動產”。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今日之合肥,生態文明建設步履堅定,一幅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的大美畫卷正在廬州大地漸次展開。
為“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近日,我市正式印發《合肥市建設省級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實施方案》,將突出先行先試,聚焦制度創新,全力打造環巢湖地區、肥西縣等省級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為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提供“合肥樣板”。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合肥堅決扛起保護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久久為功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綠水青山間鋪就。
在合肥董鋪水庫,白鷺正在枝頭飛翔。記者 張大崗 攝
“林長”助青山變“金山”
眼下正值“三伏”中的“末伏”,官亭林海疊翠蕩漾。顧不得正午烈日當空,肥西縣官亭鎮林業站站長張志鬆馬不停蹄趕往苗木企業,提醒加緊除草、打藥。“前段時間雨水多,雜草瘋長,病虫害易發,時間耽誤不得。”協調管理12萬畝林海是該鎮林長辦聯系人張志鬆的日常工作。
官亭林海晨曦。徐勇 攝
“官亭林海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區域,干旱少雨,以往種植農作物產量低、效益差。”官亭鎮黨委書記談建設介紹,自2017年我市率先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以來,官亭鎮引入規模苗木企業,發展精品花卉苗木產業,將昔日荒山薄嶺發展成國家級生態公園和4A級旅游景區。“林海帶動森林旅游,讓老百姓吃上了生態飯,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
為突出示范先行,合肥近日出台方案,確定環巢湖地區、肥西縣等2個區域為省級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著力在國際濕地城市發展模式、濕地保護修復機制、巢湖生態廊道保護發展機制、城鄉綠化融合發展新機制等方面加快探索創新,到2025年,林長制改革動能充分釋放,環巢湖地區濕地保護率將達80%以上。
盛夏時節的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郁郁蔥蔥。記者 張大崗 攝
林長制全面發力,合肥“綠文章”越寫越精彩。目前,合肥已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全覆蓋,設立各級林長4584個,讓林業發展有了扎實的制度“靠山”。聚焦護綠、增綠、用綠、管綠、活綠,合肥將林長制改革作為建設綠色之都、生態之城的主抓手,用一個個實實在在、與百姓切身相關的項目加以推進,環巢湖十大濕地、江淮分水嶺生態廊道、官亭國家生態公園、合肥植物園等4個市級和18個縣級林長制改革示范區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通過興業富民抓“用綠”,合肥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目前木本油料達14.3萬畝,帶動貧困村39個、貧困戶1883戶。以肥西縣官亭鎮為例,周邊群眾“半工半農”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0000元,人均增收5000多元,戶均增收14000多元。
地處廬江縣南部山區的龍橋鎮,四季常綠的萬頃毛竹園,成為當地天然的“大氧吧”。王閩 攝
水清岸綠翩翩入畫來
今年1月1日起,巢湖在歷史上首次實行全年全湖禁漁。41歲的王林,“漁齡”超過20年,如今他退捕上岸,開始了“護魚”新生活。加入印象濱湖岸線巡邏隊后,他還時常參加包河區“三無船舶”集中清理行動。“現在的工作可以發揮一技之長,生活更有奔頭了。”王林如是說。
巢湖岸線廬江段
“十年全域禁漁”,讓巢湖休養生息,只是合肥馳而不息傾力治水的一個縮影。在深入推進“河長制”、全面建立“湖長制”基礎上,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不斷向縱深推進。截至今年6月底,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33.2億元,巢湖水質向好態勢得到有效鞏固,城湖共生的和諧景象逐漸顯露。“2012年以來,在巢湖流域經濟總量翻了兩番、城鎮人口增長近一倍的承載壓力下,巢湖治理依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水質明顯改善,防洪保安能力顯著提升。”市環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超歷史最高水位(1991年)的特大洪水,巢湖大堤及主要入湖河道經受住了考驗,在主動採取分洪蓄洪措施的情況下,淹沒面積347平方公裡,相當於1991年的63%,這當中,持續推進的系列工程措施功不可沒。
無人機航拍的肥西縣嚴店鄉蓮花村荷葉地濕地。記者 蘇玲 攝
讓每一條河都變清澈,合肥矢志不移。碧水攻堅戰中,合肥在全面控源截污的同時,攻堅城市河流水體污染治理,從“母親河”南淝河到“清水河”白石天河,圍繞水環境問題整治打響的“當頭炮”,使得水環境質量不斷好轉,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正日益成為現實。
好山好水亦“有價”。借鑒“新安江模式”,合肥在全省率先實行地表水質生態補償機制,在59個跨市斷面、國考斷面開展污染賠付金、生態補償金“雙向補償”。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通報今年4月安徽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結果,合肥生態補償金收入位列第一,為425萬元。
俯瞰南淝河銅陵路橋路段景色。記者 郭如琦 攝
“合肥藍”常態藍
“藍天越來越多啦!”天更藍、空氣更清新,合肥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環境監測數據佐証:在生態環境部通報的重點區域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2020年6月環境空氣質量榜單上,合肥當月收獲了100%優良天。而在此前發布的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成績單,合肥上榜“空氣改善前十城市”。
“隨著全市環境質量不斷好轉,已連續六年保持PM10、PM2.5‘雙下降’。”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城市“氣質”的持續改善,正是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和生態擔當的具體體現。煙花爆竹禁放、餐飲油煙整治、給非道路移動機械辦“環保身份証”……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合肥八面出擊、重拳施為,下大氣力全面整治涉氣環境問題。就在幾天前,市生態環境局對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進行抽測,現場開出全市第一張使用排放不合格非道路移動機械罰單,打響了我市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一槍”。
環巢湖16.8公裡黃金湖岸線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合肥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投資約3億元,構建大氣污染成因解析、‘天地空’一體化大氣污染管控、‘天地人車’一體化機動車排放監控三大系統體系,將大氣小型標准監測站覆蓋到所有鄉鎮、街道。”該負責人表示,將以科技助陣布下污染防治“天羅地網”,加快構建生態環境監測全覆蓋網絡。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