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志願7月27日開填 剛達線考生如何填志願?

2020年07月27日07:23  來源:安徽網
 

  今天上午,我省高招提前批次志願填報工作率先啟動,在接下來的10 多天內,考生將陸續完成提前批次、普通文理科本科和專科等五個批次的志願填報。提前批次志願要不要填?“沖、穩、保”的填報規則該如何運用?剛達批次線的考生又該如何選擇?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解答。

  提前批次志願莫忽視

  “提前批次就是軍事類院校”,這是很多人對提前批次的認識,因此提前批次被很多考生和家長忽視。事實上,近年來提前批次不論是院校、計劃還是招生的門類都已大大擴容,考生不要輕易放棄該批次志願。

  以理科為例,今年在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包括公安、軍事類院校,公費師范生、免費醫學定向招生院校等。很多考生對此類特殊招生不感興趣,因此就沒有太關注提前批次。事實上,提前批次裡還有“其他類”,這些院校很多都是平行志願裡備受關注的學校,且招生計劃所佔比重並不小。以理工類為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理工類提前批次的計劃就有50 人,復旦大學在提前批次的計劃為47 人,上海交通大學招75 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100 人。而很多高校在理工類一本批次裡的計劃則大大減少,例如復旦大學在一本批次裡的計劃隻有8 人,上海交通大學招9人。提前批次已經成了部分名牌高校招生的主陣地。

  從近年來錄取的分數線來看,同一所高校,提前批次招生的投檔線往往比普通文理科一本批次的投檔線低不少。例如某名校在一本的最低投檔分數大約為全省300 名,其去年提前批次的最低投檔分數則約為全省700 名。因此,考生對於提前批次的院校和計劃應該給予足夠重視。

  “保底”志願一定要穩

  平行志願實施多年,多數考生和家長都明白填志願要“沖、穩、保”,但是具體在選擇學校時往往沒有完美運用。“去年一個學生6 個院校志願裡有5 個都是‘沖一沖’的學校,剩下一個‘保底’學校其實也不保底,導致所有學校都落空了。”一位高中老師告訴記者,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家長和學生對分數定位不清楚,同時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導致機會大多浪費在“沖”的院校上了。事實上,實施平行志願后,院校的排名基本已經穩定,出現大小年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全省排名10000 名的考生把機會都用於沖擊最低投檔分為全省排名8000 名的院校,成功的幾率非常小。

  同時,有些考生選擇“保底”的學校時不夠保穩,往往選擇的都是投檔線排名比自己成績排名略低的學校。事實上,從考生分數段來看,一分就有幾百人,以理科為例,某考生全省排名10774名能否選擇2019 年最低投檔分全省排名11200 名左右的A 學校作為保底志願?很多考生會認為A 學校比自己排名低了400 名應該足夠保穩了。但是,具體到分數上,10774 名對應的分數是626 分,11200 名對應的分數是625 分,400 個名次隻相差一分,隻要今年填報A 學校的考生人數和成績稍有波動,排名就有可能沖上去,作為保底選項就不再保險。因此,考生在選擇保底學校時,要較大幅度地降低眼光,這樣選擇的學校才能真正保險。

  剛達線考生咋填志願

  達到本科批次線了,是不是就一定能上本科院校?過來人會說,一不小心就可能要到下一個批次裡尋找機會了。因此,除了合理選擇學校外,下一個批次的志願也不能放棄,認真填報才能有備無患。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分數比二本線高出20 分,可以選一選學校了。實際上從排名來看,他的成績可能與心儀的學校有不小的差距。”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因為各個批次的最低投檔線是根據招生計劃按照一定比例劃定的,尤其是以往的三本院校合並到二本批次錄取后,二本批次線大幅降低,而對於那些老牌二本院校來說,其錄取門檻並沒有降低,在整個二本批次院校中,他們佔據著塔尖和塔中位置。此時具有報考借鑒價值的是考生的成績排名,如果與學校的投檔線排名接近,則填報更有希望。

  對於剛達線的考生如何填報志願,教育界人士表示,首先要避開熱門城市和熱點院校,選擇偏遠的城市。對於安徽考生來說,新疆、雲南、東北等地的高校並不那麼受關注,填報的學生相對較少,競爭壓力要小一些,錄取的機會要大一點。其次是選擇往年參加征集志願和降分征集志願的學校,這些學校大多因為線上生源不足導致征集志願,這樣隻要達到批次線即可被錄取。因此選擇往年投檔線僅為批次線的學校填報,被錄取的幾率將會大大增加。(記者 張曉嶸)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