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高校“強技”畢業生 就業很吃香

人民網記者 李闊

2020年07月25日06:4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供圖

“雲招聘”“線上投簡歷”“雲面試”……特殊的畢業季,不少同學已作別母校,奔波在尋找工作的路上。

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季遭遇“疫”情,許多人就業受阻。不過,對於董雲亮來說,還未畢業,就輕鬆拿到了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目前,他正在知名電商三隻鬆鼠公司工作,從事工程項目的採購。

“對我個人來說,這個崗位是公司的對外接口之一,不僅要面對公司內部各部門的需求,還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供應商,能在三隻鬆鼠的平台上,深入接觸社會,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作為A股上市不久的年輕企業,2019年,三隻鬆鼠實現銷售額超過百億元。能在這樣的電商平台公司工作,董雲亮直言,“它使奮斗者有所得,是我非常認可和喜歡的公司。”

老師授課現場 安信工供圖

董雲亮畢業於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它既非985,也非211,只是安徽省蕪湖市一所民辦本科院校。截至7月中旬,這所看似名氣不大的院校,2020年畢業生就業率已超過80%,旗下二級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更是達到96%以上。

如此難得的“戰績”是如何做到的?這還得從它的歷史說起。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成立於2003年,2012年,隸屬關系改為科大訊飛與安徽工程大學合辦,2016年,更名為現在的名字,現在完全隸屬於科大訊飛公司。

隨著主辦單位的變更,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迎來了飛速發展期。“我們校長吳敏教授是由中國科大選派,學校二級學院院長大都由中國科大教授兼任,依靠科大訊飛資源,學校設置了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在內的24個應用型專業。”在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楊文寶眼裡,正是有了中國科大和科大訊飛的加持,學校才有了如今突飛猛進的發展。

學生在RM實驗室調試戰車 安信工供圖

在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提供的宣傳片中,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描繪要把該校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百年名校:“要以產業工程師和創業企業家的搖籃為辦學願景,我們不僅在硬件、資金和人才投入上加大力度,還要在產業資源上進行一個很好的對接。”

對於安徽信息工程學院來說,知名企業辦學帶來的不僅有顯著的產業優勢資源,還有非常靈活的辦學機制。“突破傳統辦學理念,通過面向市場,聚焦應用,創新驅動來培養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應用人才。”中國科大博導、安徽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吳敏接任后,在改革傳統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採用“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即三段制、三明治、三學期。

據介紹,在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實踐學時佔到總學時的40%,工科和藝術類專業更是佔到45%。“我們學校的培養模式最具特色的是‘三明治’式的教學,豐富的小學期經驗和實習經歷能夠讓我們快速適應職場生活,而不會出現剛入職場時的‘水土不服’。”董雲亮正是這種教學改革的受益者。

三下鄉活動 安信工供圖

由於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精神,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相對而言,更具有競爭力,吸引更多企業青睞。

姚大為是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去年7月前往上海正新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實習,今年還未畢業,就被公司領導看重,簽署了正式勞動合同。“一起來公司實習的有十幾個學生,最終隻有我們學校來的6個人留了下來。”姚大為說,他們學的是環境設計專業,專業對口,實踐能力又強,很容易找到工作。

“這兩年,藝術設計學院推行實習、就業一體化模式,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葉克軍說。

機器人制作完工后的調試 安信工供圖

今年上半年,三隻鬆鼠校園共招聘了1552人,其中校園招聘485人。在三隻鬆鼠公司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總監汪三紅眼裡,“能折騰、耐磨損、有韌性,認同鬆鼠核心價值觀的畢業生才是我們想要的,若能有創新精神、商業思維,就更有競爭力了。”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高校就業形勢壓力較大,個別高校在就業率統計方面甚至出現了造假。前不久,教育部啟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核查,目的就在於准確掌握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

“就業再難也不能摻水分,我們學院在統計學生就業時,不僅要看就業協議,還要不斷跟蹤畢業生就業的整個過程,一旦有人中途毀約,重新尋找工作或考研等,就要隨時調整數據。”在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執行院長袁立庠眼裡,畢業生就業率的真實性是學院辦學的底線。

調試戰車 安信工供圖

“畢業生就業是對高校辦學成果最直接的檢驗,是服務於社會和經濟發展最直接的體現。”吳敏認為,隻有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提升,學生學到真正本領,才能最終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

面對疫情帶來的畢業生就業困難,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正集聚眾智、凝聚合力,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努力優化就業服務,助力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作為求職創業的主體,高校畢業生自身的努力、就業理念的轉變也至關重要。

7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發署名評論文章《助力高校畢業生求職 就業率不容絲毫造假》。文章認為,畢業生要想找到心儀的崗位,必須實時關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就業預期。畢業生求職,最終比拼的還是綜合實力。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