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能比其他養殖戶提前一個月上市,1斤貴了近10元仍供不應求。在安徽巢湖,“大學生農民”趙九梅的蝦稻田裡,藏著不少“黑科技”。
趙九梅2017年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后,並未像其他同學一樣前往大城市打拼,而是一頭扎進了農田裡。
趙九梅。高斌攝
“我的家鄉在臨泉縣,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深知種田的辛苦。他們供我讀大學,就是希望我畢業后能留在城市,過上好日子。”趙九梅坦言,自己跳出“農門”又回到“農門”的舉動,一度讓父母十分“惱火”。
然而正是因為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情懷,才促使趙九梅早早做出了扎根農村的決定。“高中的課堂上,老師講到美國的農業很發達,全部機械化,一個人可以種植上萬畝農田。我當時就下決心要考一個農業大學,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來改變中國農業的現狀。”
高考后,趙九梅第一志願填寫了安徽農業大學,第一專業填寫了農學。大學期間,懷揣著對扎根農村的熱情,趙九梅加入了“現代青年農場主創新創業試驗班”。
據了解,該試驗班是安徽農業大學、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聯合開設,致力於培養“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新型青年農民和農業經營者。
2016年7月,趙九梅和其他3位實驗班學員一起,來到巢湖市黃麓鎮巽風湖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為期1年的創業孵化。
雖然在學校學到了不少理論知識,但是真要實踐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創業初期,趙九梅和其他學員就碰到了“大麻煩”。
“先是龍蝦養殖管理不到位,一心想著養大蝦、賣高價,卻忽略了龍蝦最佳上市時間,不僅價格賣得不好還趕上了龍蝦‘五月瘟’,死了一大半。遭此‘大難’后,團隊便把希望放在了稻蝦生態米上,沒想到米也嚴重滯銷。”趙九梅談及當初的失敗,印象深刻。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團隊成員開始動搖。有的選擇找其他工作,有的選擇了讀研。“我當時十分沮喪,但從來沒想過放棄,暗自下決心畢業后繼續在這裡干下去,要做出點成績。”趙九梅說。
困難時期,母校向趙九梅伸出了援手。在安農大動科院丁淑荃教授的技術指導下,公司研發出了冬季發酵飼料,使龍蝦冬季也能生長,可以提前一個月上市,錯開“蝦瘟病”多發期和龍蝦集中上市期。
趙九梅(右)和農戶一同捕蝦。高斌攝
“小龍蝦養殖的利潤增長點在上市時間上,雖然我們的龍蝦上市早,但是蝦身干淨,肉質緊致,市場口碑很好,供不應求。”趙九梅說,除了龍蝦,安農大的老師們也對蝦稻米的種植進行了技術指導,最終使得這種綠色生態米成為了公司的盈利“殺手锏”。
2019年,創業孵化基地稻蝦綜合種養營業收入達700萬元,盈利達100萬元。
除了自己創業取得了成功,趙九梅還帶動了一大批村民增收致富。在她的推動下,巽風湖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實行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帶動周邊100名村民穩定增收。公司為村民在家門口提供了就業機會,每人每年增收3萬元左右,產業脫貧成效顯著。
在趙九梅的鼓勵和引導下,巢湖市黃麓鎮不少村民搞起了稻蝦綜合種養。張斌是黃麓鎮蘆溪村村民,早年在外打工,2019年參觀了趙九梅的基地后,流轉了300畝土地進行稻蝦養殖,當年盈利80余萬元。
“現在在家裡搞稻蝦,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大學生就是有想法,稻蝦綜合種養比單種水稻,收入增加了好幾倍。”談及趙九梅,張斌贊不絕口。
“像趙九梅這樣的‘大學生農民’,給農村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思想觀念的改變。跟隨大學生一起下鄉的,是全新的農業營銷模式、組織方式和創新活力。”黃麓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劉尚武說。
“目前,我們已經度過了初創時的風險期,正在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下一步,我打算進一步擴大種養規模,努力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談及未來,趙九梅信心滿滿。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