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烹制“大廟味道”的第一書記

2020年07月06日15:02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這是一隻帶著扶貧任務的雞,它因扶貧而生,終將紅燒自己,美味他人。”這是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蔣集鎮大廟村第一書記方浩亮為推銷貧困村“扶貧雞”設計的廣告詞。駐村幫扶以來,方浩亮著力培育“大廟味道”特色品牌,以農村電商走出了一條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

通過抖音直播平台幫忙銷售農產品

精心設計,網售扶貧美味

2018年4月,方浩亮初到大廟村,通過調研發現該村村民都有養雞的傳統,由於大廟村的雞是在林地和田間散養,吃五谷雜糧、食林間虫草,因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當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但大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加之雞市場飽和、物流成本高等原因,“賣雞難”問題極大地影響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熱情。

作為商務部門的選派干部,商貿流通是特長,方浩亮第一時間想到“以農村電商平台銷售特色農產品”的思路,“扶貧雞”這一概念第一次浮上心頭。

為做好電商銷售工作,方浩亮親自設計“大廟扶貧雞”品牌logo、宣傳海報、廣告詞等,他還同村民一道解決了生雞宰殺、真空包裝、冰袋保鮮、泡沫箱運輸等諸多問題。在他的努力下,大廟“扶貧雞”很快登陸“淘寶蝦米商城”、“定遠扶貧商城”等平台,短短1個多月就銷售“扶貧雞”2000余隻,幫助貧困戶增收近10萬元。以“大廟扶貧雞”為代表的“大廟味道”品牌由此產生。

貧困戶韓朝霞通過“電商直播”銷售農產品

精心搭配,定制豐富食譜

發展電商關鍵是產品,解決了“賣雞難”的問題,方浩亮開始思考如何做大做強“大廟味道”品牌。

通過深入調研,方浩亮首先將目光轉移到當地美食——“餅折子”上。餅折子作為定遠縣歷史悠久的地域產品,開創了將豇豆和小麥面一起磨、一起炕制的先河,工藝傳統、風味獨特、綠色健康,深受當地人喜愛。方浩亮通過將有技術、有發展意向的村民組織起來,建立了餅折子生產車間,很快“大廟餅折子”也登陸了扶貧商城。此后,方浩亮又將目光盯上了“稻蝦共作”產業上,在他的大力推動和引導下,大廟村及時成立了稻蝦共作合作社,建成了千畝稻蝦養殖基地,“大廟小龍蝦”“大廟稻蝦米”等2個產品應運而生。

在方浩亮的不懈努力下,貧困村還相繼推出了“大廟土雞蛋”“大廟瓜蔞子”“大廟山芋干”等10余種特色農產品。上好的食材,搭配現代農村電商銷售技術,“大廟味道”開始插上騰飛的翅膀。

指導貧困戶陶慶文進行龍蝦養殖

精心宣傳,推廣美味佳肴

為了推廣“大廟味道”品牌,方浩亮創建了“大廟小記”微信公眾號,先后發表了《“賣雞難”小調研》《大廟雞,來了》《“大廟味道”之餅折的誕生》《大廟小調研之我的“蝦”報告》等文章65篇,意在讓更多的人關注並參與扶貧工作,也讓大家熟悉“大廟味道”,購買大廟產品。

方浩亮不會放過任何宣傳“大廟味道”的機會,在他的推動下,“大廟味道”先后參加了全省農產品交易展、全市“三看三比”優質農產品展,分別上線京東直播、滁州消費扶貧驛站等平台。

方浩亮還通過“抖音”短視頻APP,以發布短視頻、網紅直播帶貨等形式,記錄和宣傳“大廟味道”產品的生產、制作以及銷售全過程,使客戶零距離接觸“大廟味道”,增強產品的信任感。

2020年4月,“大廟味道”與定遠電商平台“蘿小萌”(微信小程序)進行深度合作,讓貧困戶成為平台的供貨商,“蘿小萌”負責從產品的採購、包裝、運輸、策劃等事宜,方浩亮作為分銷合伙人連接並監督貧困戶和平台的合作行為,所得收益用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其創新“貧困戶+電商平台+第一書記”消費扶貧模式,很快在全縣70個貧困村進行推廣。

進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大廟味道”以及“蘿小萌”平台積累了大批的長期客戶,先后幫助130余戶貧困戶和周邊群眾銷售農產品近180余萬元,大廟村闖出了一條電商扶貧、品牌強農的致富之路。

精心培育,成就致富大廚

在方浩亮看來,隻有讓更多的群眾發展產業,增強他們電商銷售能力,才能為大廟村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貧困戶韓朝霞原來靠幫別人加工服裝貼補家用,每天工作18個小時才掙100元,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差點壓垮這位農村婦女。方浩亮通過調研發現,韓朝霞勤勞朴實、樂觀向上,有強烈的發展意願。為了幫助她走出困境,方浩亮邀請了電商公司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電商培訓,幫她建立了電商服務站和快遞服務中心,手把手教授如何銷售“大廟味道”產品。2019年10月,她作為滁州市“十佳脫貧能手”在全國扶貧日主題活動上領獎,是“大廟味道”讓她完成了從生活絕境到“月入過萬”的華麗轉變。2020年6月,韓朝霞開始“電商直播”,又轉身變為“帶貨達人”,大家都稱贊她是“扶貧先扶智”的代表。

“大廟味道”的誕生,是貧困戶韓朝霞的新生,更是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起點。身患大病的貧困戶陶慶文在發展稻蝦養殖的過程中,由於缺技術和經驗,效益一直不好。方浩亮得知情況后,為其申請8萬元的幫扶資金,多次帶領農技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並幫助稻蝦聯系銷路,讓他當年就獲得收益近20萬元。在方浩亮的引導下,周邊農戶紛紛開挖蝦池發展稻蝦產業,建成了大廟村千畝稻蝦連作基地,每年帶動24戶貧困戶、23戶非貧困戶年均增收4萬元。

為提升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方浩亮先后20余次邀請專家或親自上陣對1000余名群眾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培訓,促進他們成為種植、烹制、宣傳和銷售“大廟味道”的掌勺人。(張揚 張偉)

(責編:劉穎、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