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廬陽區:干部四步走群眾少跑路  開創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年07月06日10:5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作為省會城市的核心區,合肥市廬陽區是安徽省文化、金融、商貿中心,人口密集,企業眾多。社區如何治理?企業如何服務?......近年來,廬陽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推出讓群眾知曉、請群眾出題、解群眾難題、由群眾評判“四步走”群眾工作法,讓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中唱主角,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開創具有廬陽特色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往心裡走 讓群眾知曉

黨的政策隻有讓群眾知曉,才能贏得群眾理解和支持。圍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目標,廬陽區全動員、全領域、全時段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各項政策。

6月10日下午,大雨過后,綠樹蔥蘢,涼爽宜人。在三孝口街道東怡金融廣場黨群活動中心,廬陽區一線駐點干部、商務局局長楊天壽與數十家轄區商貿企業代表圍坐在一起,用朴實無華的語言與大家分享全國“兩會”精神,在場企業代表聽得津津有味。

“我感覺這個宣講特別務實、特別鼓勁,通過這次宣講,讓我們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轄區企業廬州太太餐飲有限公司經理助理許瑞彤聽完宣講后表示。

據廬陽區負責人介紹,自2012年實施“一線為民工作法”以來,該區駐點黨員干部每月定時定點走進基層一線,宣傳黨的理論方針、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以“一線為民工作法”為平台,廬陽區有機整合區委宣講團、專家學者、時代先鋒、駐點干部、百姓團隊、文藝愛好者、思品教師、網絡大V等宣講骨干隊伍組成“一線為民宣講團”,依托全區2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黨群服務中心、10個城市閱讀空間等服務陣地,組織開展集中宣講、報告、講座等活動,全面宣講理論政策。

理論宣講既要上接“天線”,也要下接“地氣”。教育、醫療、法律、養老......群眾需要什麼,就宣講什麼。2017年,廬陽區進一步拓展宣講隊伍,發動全區6000余名公職人員開展“夜訪萬家”行動。上班時間,他們是教師、醫生、民警,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下班后,他們是“夜訪者”,結合將群眾需求開展面對面微宣講,實現理論宣講精准“滴灌”。此外,廬陽區還常態化舉辦醫療保障、教育咨詢、法律援助等普惠宣講活動,在“廬陽發布”新媒體平台上開設“首善理想”欄目,全時段進行宣講,讓黨和政府的各項理論政策落地見效。在一次次宣傳中,從田間地頭到公園廣場,從企業工廠到社區學校,從線下“心貼心”到線上“屏對屏”,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的“理論大餐”激發了群眾議發展謀奮進的激情。2018年以來,廬陽區累計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各類理論宣講1900余場、微宣講5萬余場,受眾超150萬人次。

面對面宣講講得透,群眾感受深,而數字化“加持”則讓黨的惠企政策可以“精准制導”。“我從手機上看到了廬陽區給我推送的中國紅星獎申報通知后,立馬組織人員進行了申報,沒想到這麼快就拿到了10萬元的獎勵。”志邦家居負責人許幫順說。2019年9月,廬陽政策發布雲平台上線,通過對各級出台的惠企政策進行梳理歸納,運用點對點技術自動為轄區企業推送相匹配的政策,打造為企服務“雲漫步”新模式。

往需處走 請群眾出題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才能取信於民。廬陽區堅持發動全區黨員干部深入鄉村、社區、企業等基層一線,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在“一線駐點”、“夜訪萬家”等行動中,該區黨員干部下到社區、沉到基層,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接觸,了解社區民意,體會民心所向。“通過點對點,面對面與群眾交流,深入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這也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廬陽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通過“一線駐點”、“夜訪萬家”行動已收集群眾反映問題6700余件。

眼下正是企業加快恢復生產的關鍵時刻,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廬陽區成立了24個“四送一服”工作組,全面下沉到各鄉鎮街道、廬陽經開區,將已建立聯系包保關系的74戶企業作為幫扶重點,組織225名包保干部深入企業走訪服務,聽取企業意見建議。日前,廬陽經開區黨工委在走訪中科大校友創新園時,部分企業提出今年新引進的專業人才存在住房困難。回去后,廬陽經開區黨工委經過多方協調,為園區59名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成功辦理公租房入駐手續,還為12名剛畢業的外地大學生申請了租房補貼,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政府把我的住房問題給解決了,我准備在這裡長期干下去。”

同時,該區不斷拓展聽取意見的廣度和深度,在充分利用好市民熱線、網絡問政、網絡信箱、新媒體留言等渠道的同時,還不斷健全問題收集機制,通過網格化管理、明察暗訪等形式,隨時隨地走訪群眾,及時反映群眾意見。

往實處走 解群眾難題

群眾出題,干部“答卷”。廬陽區堅持即知即改、真改實改,區委建立“雙周碰頭會”議事制度,每月首周和第三周定期召開,聽取匯報、加強調度,研究部署一線為民工作重點任務。區財政加大投入,每年安排300萬元直接用於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並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

民生關系民心,民心關系發展。日前,家住廬陽區昆侖花園小區的67歲的徐明榮拿到了回遷房的房產証,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有了著落。“盼了多少年的大紅本終於領到了,這下心裡終於踏實了。”昆侖花園二期復建點項目於2015年交付使用后,由於規劃及環保等原因,致使不動產權証辦理工作遲遲不能推進,居民子女入學、戶口遷移、房產交易等受影響,部分群眾辦証期望異常強烈。在了解情況后,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包案,其他區級領導具體領辦,認真梳理遺留問題,圍繞難題攻堅發力,分期分批完成900余本房產証辦理工作。

為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廬陽區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安置房辦証難、南淝河水環境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等難啃的“硬骨頭”,專門啟動24項為民服務解難題專項攻堅行動,列出時間表、拿出作戰圖、制作任務書,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實效。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為了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廬陽區以疫情為令,全區動員,800多個基層黨組織,2萬余名黨員、志願者,686名市直單位黨員干部火速投入一線,迅速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強化隔離,在對全區所有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的基礎上,堅持居家隔離和集中醫學觀察措施雙向發力,強化重點人群隔離管理,堅決阻斷疫情傳染源﹔全面摸排,在合肥市率先開展疫情防控“清倉”行動,對五類重點人群(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留觀和隔離醫學觀察者、返廬人員、流動人員)存量實現了全面掌握。

面對疫情,廬陽區還廣泛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助力疫情防控,提升服務管理效能。2019年1月,廬陽區啟動智慧社區項目建設,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進社區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整合,不斷提升社區治理信息化水平。“在智慧社區平台上,可以實時獲取轄區治安、交通等各方面動態信息,實現一網感知調度,對群眾需求一鍵接辦。”廬陽區數字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依托智慧社區平台內集成的天網系統、智慧監控系統,廬陽區對轄區內各建筑工地、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視頻巡檢﹔利用智慧用電監控系統,實時監測轄區商業街區內的企業用電數據,督促餐飲企業按照要求停止經營﹔通過智慧社區平台對接城管勤控系統,實時監控轄區環境衛生狀況,指揮調度全體社區網格員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和巡查工作。

在智慧社區建設的基礎上,5月8日,廬陽區正式上線“智慧廬陽”平台,整合了全區各系統平台數據,構建全區基礎數據資源庫,為各類應用提供高速、穩定、可靠的數據支撐,實現了精細化、可視化管理,打造基層智慧治理新模式。

往優處走 由群眾評判

日前,在海棠街道都市清華小區,干涸多年的噴泉正在往池中緩緩噴水,經過的居民紛紛駐足觀看,給小區增加了一道亮麗風景,也給炎熱的天氣增添一絲涼意。原來,在一線駐點中,對噴泉損壞問題居民多有反映,駐點干部在了解情況后,與社區黨委、物業進行協商,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11萬余元對小區南大門的水循環系統進行了維修。“這真是解決了我們一個期盼已久的問題,我們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居民張先生高興地說。

工作效果好不好,人民群眾說的算。廬陽區把群眾評判作為檢驗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標,推行案例評定法,主動邀請群眾代表、服務對象、“兩代表一委員”走進機關、前往現場,對“一線駐點”、“夜訪萬家”收集問題案例的解決過程、難易程度、社會效益、群眾滿意度等評星定級。同時,將“一線為民工作法”駐點干部考核得分計入綜合考核成績﹔對區直機關夜訪組成員得分,按年度反饋至所在單位,作為當年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嚴格兌現獎懲,推動黨員干部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中真抓實干、擔當作為。在近兩年群眾滿意度測評中,97.4%的群眾對駐點干部工作表示非常滿意。

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后,廬陽區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大力實施“七小”(小單車、小區、小街巷、小犬隻、小廣告、小報亭、小行為)整治“雙百雙提”行動,針對主次干道、小街巷共享單車亂停放,背街小巷臟亂差,小區基礎設施損壞等問題,建立全區文明創建重難點清單,集中精力攻克百個文明創建難題,聚力打造包含精品示范道路、文明暢通示范交通路口、文明和諧示范商業小區、標准智慧示范菜場等在內的百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文明創建“樣板工程”,實現人居環境和群眾滿意度雙提高。

此外,該區還建立問題整改情況動態發布制度,通過廬陽報、政府門戶網站、電子顯示屏、手機微信短信等及時向社會公布,傾聽群眾的反饋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吳京)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