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附一院:以生命守護生命 不負白衣芳華

周坤

2020年05月18日11:0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己亥歲末,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悄然打響。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每一名醫護人員走上戰場,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線!

7000余名職工放棄春節假期,毅然請纓﹔162位骨干醫務人員馳援湖北,精銳盡出﹔300多人組成的“敢死隊”集中奮戰感染病院區,與死神賽跑﹔多位專家多次奔赴全省各地指導參與救治,助力“清零”……在這場戰“疫”中,中國科大附一院醫務人員直面病毒,在生死攸關的戰場上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8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同時從中國科大附一院治愈出院。黃歆 攝

醫者仁心 打出戰“疫”組合拳

戰疫初期,格外艱辛,代價巨大。這對醫院的應急處置能力、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后勤和物資保障、醫院感染防控工作、運營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最讓我感動的是,全院7000多名職工第一時間放棄了休假,全部加入戰斗。”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同柱介紹,中國科大附一院快速響應,按照“四集中”原則,將感染病院住院病區全部騰空,並依據疫情進展情況,合理調配醫療資源。

對就診、探視、陪護、來訪人員實行特殊管理,門診嚴格執行“一醫一患一室”,減少人員聚集。加強住院患者體溫檢測、動態監測,對不明原因發熱、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重點監測。

根據風險等級對不同崗位醫務人員採取系統防護,強化上崗前的院感培訓。合理排班,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下班后均安排在專門場所休息,連續工作不超過14個工作日。

自2月17日起,醫院門診恢復正常排班,預約挂號面向社會開放。加強分診預檢,避免交叉感染,開設互聯網醫院發熱免費咨詢門診,安徽省內首家實現藥品冷鏈運送快遞到家,安徽首台方艙CT投入使用助力復工復產。

每一次奮起都在加速戰局的推進,每一次拼搏都在驅散疫情的陰霾,一系列積極變化在戰場中逐步顯現。

戰“疫”以來,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累計出院確診患者85人,其中重型及危重型29人,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合肥市外(含外省)患者34人,佔比40%。治愈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3歲,年齡最小的4歲。安徽省年齡最大患者、首位新冠肺炎腎臟移植患者均從這裡治愈出院。

同時,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大附一院副院長徐曉玲以及劉寶、潘愛軍、周樹生、胡曉文、張琳琳等醫院多位專家,多次奔赴蚌埠、蕪湖、安慶、阜陽、亳州、池州等地,指導、參與危重症和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為安徽省實現全面“清零”目標做出了貢獻。 

162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從死神手中“搶人”

3月31日下午,期許已久的團圓,終於在春花燦爛之時如約而至。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0名隊員:謝少清、樊華、朱守俊、聖文娟、王葉飛、陳川惠子、張振偉、曹志敏、王佳佳、唐海圓滿完成抗疫任務,乘包機抵達合肥。

歷史不會忘記:1月27日大年初三,萬家團圓時,中國科大附一院10名白衣戰士逆行湖北,他們作為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義無反顧地踏上馳援武漢的征程。隨著疫情的控制,當其他醫療隊員載譽而歸的時候,他們仍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他們是出征最早、返回最晚、任務最重的隊伍。

歷史不會忘記:自1月27日起,中國科大附一院相繼派出4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共162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疫情防控一線。隊員們集中了該院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科、感染病科等20余個學科和部門的骨干中堅力量,筑就“提高治愈率”的白色長城。

2月13日,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37人連夜集結,自帶ECMO、呼吸機等設備,整建制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Z6病區。黃歆 攝

歷史不會忘記:醫院第三批137人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Z6病區,通過分層診療、人性化護理,在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腫瘤醫院的13支國家醫療隊中,實現收治重症患者總數、醫療質量考核“雙第一”,團隊“零感染”﹔第二批醫療隊馳援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充分發揚護理優良傳統,恪盡職守,助力打造生命之艙、安全之艙、和諧之艙,他們為湖北疫情防控做出“安徽貢獻”,同時涌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

“防護服很緊張,在隔離病房,孩子們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防護口罩在臉上壓出印痕,有的甚至潰破,可能會留下疤痕,但他們毫無怨言。”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執行院長劉連新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孩子們,“隊員中很多都是90后,這麼年輕的同志,在我們心中是孩子,在抗疫前線,他們又成為戰士。”

“中國科大方案”發出“安徽聲音”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不期而至的遭遇戰,中國科大附一院迅速吹響科技戰“疫”集結號。

在安徽省新冠肺炎應急科技攻關項目和中科院支持下,中國科大魏海明教授和中國科大附一院主任醫師徐曉玲牽頭組成的聯合攻關團隊,在國內最早開展炎症風暴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在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風暴可能的關鍵機制后,迅速提出“托珠單抗+常規治療”的免疫治療方案,在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及時開展相關臨床研究和探索性治療。

2月25日,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書記劉同柱與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魏海明教授等5名專家組成的醫療專家組奔赴武漢,積極指導當地14所定點收治醫院採用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開展患者救治。14家重症救治定點醫院先后有513名患者採用該方案進行治療,為減輕患者痛苦,降低病亡率做出了積極貢獻。

3月3日,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作為新冠肺炎重症治療手段被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向全國推廣。

3月4日,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召開的全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視頻培訓會上,徐曉玲教授向國內同行專家介紹了新冠肺炎免疫治療的“中國科大方案”,發出新冠肺炎研究和治療領域的“安徽聲音”。

在武漢市14家重症救治醫院,“中國科大方案”在513位患者的臨床救治中使用,大大減輕了患者痛苦,降低了病亡率。楊春梅 攝

“不僅在國內,‘托珠單抗+常規治療’免疫治療方案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和肯定,美國麻省總院將其列入診療方案,伊朗、意大利等國也用上了該方案。”劉連新說。

該院選派多名專家參與支援意大利、伊朗等國的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多位專家參與了與印度、巴基斯坦、波蘭、瑞士、德國、英國、俄羅斯、瑞典、加拿大、坦桑尼亞等多個國家近百家醫院開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多學科中外遠程交流活動,與全球同行共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中的“安徽經驗”和“中國科大方案”。

面對未知的病毒,除了“托珠單抗+常規治療”的免疫治療方案,醫院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自我決策支持系統實現尋找疑似患者和預檢分診的關口前移、全國首台無接觸式多功能自助終端設備大大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互聯網醫院也讓患者“雲就診”成為可能……劉連新表示,這些故事都在訴說著科技的力量,也展示著中國科大附一院科技發展的成就與驕傲。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最嚴峻、最為吃勁的時候,中國科大附一院是中國科大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和陣地。”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表示,中國科大附一院人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科大“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賦予了新的內涵。

國際援助“雲分享”。黃歆 攝

理工醫交叉融合 護航醫院創新發展

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經歷了這場疫情“大戰大考”,也讓醫院看清了未來創新發展之路。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同柱介紹,今后中國科大附一院將對標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力推進中國科學院臨床研究醫院、大健康研究院的建設,做強做實中國科大與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合作共建的公共衛生聯合實驗室,圍繞重大疾病和優勢學科,打造一批一流的科研平台。同時,對標國際標准,搭建開放共享的科研大數據平台,涵蓋流行病學、臨床診療、生物樣本等各方面信息。

此外,借助中國科學院科研優勢,由中國科大引領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圍繞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確定重點科研方向,在關鍵卡口和薄弱環節協力攻關。大力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流行病學、影像輔助診斷及設備物資研發等方面積極攻關並轉化應用到臨床一線。

“疫情暴露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體系的缺陷,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基層。但是不能為了應對疫情,建孤立的專科醫院。”劉同柱建議,依托大醫院發展傳染病醫院,以“大專科、小綜合、重預防、應突發”為目標,平戰結合促使醫院長久發展。

“經過疫情磨礪,我們注意到要充分發揮醫療機構的在公共衛生救治中的排頭兵作用。”劉同柱表示,未來醫院將對傳染病醫院資源整合、升級改造,以“大專科、小綜合、重預防、應突發”為目標,擴建成立安徽省傳染病醫院和安徽省感染病診療中心。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把人民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的辦院理念、日益增強的科技實力正護航“中國科大附一院”巨輪駛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激流險灘”,向著“科大新醫學”的光明未來,加速破浪前行。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