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非遗”之花焕发勃勃生机

“哎哟哟!我的女婿他在那庄稼行里算能手。”
“哎哟!我的女婿他在那庄稼行里一把抓。”
“我的女婿他一担能挑两百斤重。”
“我女婿他一车能推三百八。”
这是泗州戏《拾棉花》的经典片段,春节假期期间,泗县博物馆推出多场泗州戏经典剧目,为过年的群众奉上了饕餮的“文化大餐”。
泗州戏《拾棉花》选段。董泽甫摄
据了解,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也叫拉魂腔,流行于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泗州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宿州乃至整个安徽省的戏剧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在宿州周边的农村,泗州戏仍然广受欢迎。每到过年或逢集赶会,上年纪的老人们都会早早坐在台下,细心倾听着那牵魂绕梦的拉魂腔。
中国古鞋博物馆展出的各类古鞋。姚森摄
泗州戏的发源地是隶属宿州市的一座千年古县——泗县。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的古鞋博物馆就坐落于此。馆内展示了中国的制鞋历史和鞋饰文化,并陈列有包括中国56个民族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古鞋,展示着中国古代各式各样、做工精细、大小不一的鞋子。走进古鞋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长1米多的布鞋,据考证,这是中国出土最早的一双鞋子,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双鞋的实物。馆内还展示古代最典型的官靴、三寸金莲鞋、明清时期的公主鞋等。除此之外还有历朝历代制作鞋子的工具等珍品展示,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之久,这里的藏品精美,工艺高超,每一件实物或照片几乎都有一个故事,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服装特色。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古鞋,很难想象脚下普普通通的鞋子,竟然蕴含了那么深厚的文化内涵。
到泗县,除了赏古鞋、看戏曲,这里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还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隋唐大运河,它是我国唯一的活态遗址,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运河边,看看河边景色,吹吹河风,感受历史变迁留下的痕迹。(司文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