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活水润湾沚

汪瑞华

2021年06月12日11:0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早在宋朝时期,诗人朱熹就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千百年后的湾沚区,一江串四湖,让朱熹笔下源头活水的哲理,得以复现。

水是湾沚的经脉,湾沚因水而生动。

在湾沚区,一条青弋江,串起了东湖、南湖、汪溪湖和罗福湖。不仅如此,这里还拥有河流20条,10亩以上沟渠1837道、塘坝5648口,单从这组数据上,就足以看出,湾沚区水资源不是一般的充沛,城中有水、城外也有水。

清晨的东湖公园。人民网 汪瑞华摄

清晨,漫步于城区东湖沿岸,只见碧波荡漾、波光潋滟。凭栏静观,岸边绿草茵茵、柳树摇曳。恰逢周末,不时能够见到行人踏着彩色步道环湖而行,享受闲暇。

近年来,湾沚区倾力打造“水美乡村、美在心里”水系治理品牌,如今东湖这样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场景随处可见。

初夏的陶辛镇百鸟滩,在水系连通之后,万物生发,美不胜收,绿色植被环抱着清澈如碧的青安江,令人心旷神怡。置身岸边,迎着清凉拂面的微风,听着叽喳欢悦的鸟鸣,好不惬意。

“眼下,满塘的荷花竞相绽放,这里也迎来了一年中颜值最高的季节。”陶辛镇党委书记王晓妹边走边介绍。

陶辛镇已经形成了集荷花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人民网 张俊摄

陶辛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十纵十横的水系,串起了家家户户。在这里,因为丰沛的水域资源,家家有舟,户户临水,在过去交通路网并不发达的时候,老百姓的出行就靠划着小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7年,陶辛镇开始兴种荷花,从最初的零星散户,到如今的成片规模,目前已拥有种植面积2万余亩。在王晓妹看来,种植荷花除了能够带来效益之外,关键是能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对环境保护和水生态调节都有好处。

“这在过去都是些低洼地和废弃的水塘,现在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顺着王晓妹手指的方向,不远处,一群鸟儿正在你追我赶展翅飞翔,“以前这里叫北鸟滩,因为水环境治理生态变好了,成群的鸟儿飞了回来,所以现在更名为百鸟滩。”

百鸟滩如今已经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打卡地。人民网 汪瑞华摄

如今的百鸟滩,回来的不仅是鸟儿,就连过去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重拾旧业,“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在家门口挣钱,总比在外头漂着要强。”

几公里外的张社村,随着小微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完工,天蓝、水碧、地绿的崭新形象,正在青弋江畔醉人呈现。

站在新修的淡水贝类生态基地旁,近看花木葱茏,远眺水波荡漾……该基地自竣工以来,承担了一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和137亩水面的生态修复任务。

要知道,放在过去,这里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河水污浊不堪,即便村民们生活在水边,也宁可亲水不见水,有的甚至还专门搭建简易棚把家门口的水塘遮挡起来。为啥?眼不见心不烦。

改变源自村里的水系治理。新建提水泵站、倒虹吸、堰坝和桥梁,采取调水、抬水、蓄水、留水等措施,恢复了沟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

不仅如此,当地还专门通过淡水贝类基地新修了九口生态池塘,让水清起来、活起来、用起来。“经过检测,从基地净化后的水质能够达到Ⅲ类标准。”

如今的张社村,一幅“碧水绕村村如画,一步一景景醉人”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现,也成了市民周末休闲的打卡地。

“水系连通,连通的是水系,畅通的是河湖,改善的是环境。”湾沚区区长李国柱由衷地说,水活了,活的是生态、活的是经济、活的也是民生,要把水系治理工程变成生态工程、惠民工程,真正让水系惠民、润泽万家。

(责编:范晓琳、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