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昔日深山锁云峰 却得幽谷迎宾客

2020年11月20日13:5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山高岭陡,往年立冬过后,霜降来袭,人们蜗居家中,如今却是冬阳温暖,深山峡谷成为游客追寻的休闲之地。该县黄尾镇在脱贫攻坚以来,因地制宜,发挥青山绿水资源禀赋,通过打造景区,引领新农村建设、带动贫困村民致富,偏远落后的云峰村伴随脱贫攻坚的历程实现了穷山沟吃上旅游饭的嬗变……

云峰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大多散居在海拔近千米的云峰河峡谷两边的深山中,人均只有6分耕地。高山的阻隔,让云峰人世世代代过着艰辛的生活,最近一二十年,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但村子贫穷面貌始终难以改变。

2014年,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下进行贫困情况大调查,开始了精准扶贫之路。云峰村党支部书记方少文说,“当时,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扶贫工作队一直跟我说阻断村民致富的大山是能成为当下人们休闲的资源,可以卖原生态、可以卖土特产,可以打造景区……”

于是山下的彩虹瀑布景区的营建模式开始在云峰村展开,镇里开始了招商引资工作,方少文带领村两委开始发力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建设新农村。黄尾镇副镇长王经纶向我们介绍。“我们一开始就高标准的规划,把新村部、景区接待中心和翠云山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排在一起一体建设,让景区和新村形成有效关联。”自此,一场景区和新村建设大会战开始了,云峰的高山峡谷、青山秀水由企业投资打造建成景区,沥青道路连接起景区和农户,停车场、绿化草坪、风景树、景区水景观等在云峰村渐渐显露。

今年五一前夕,云峰村的深山峡谷开门迎客,深山水景观成为大别山周边游客追逐的“网红”景点。景区总经理胡朝鲜说“我们目标就是要打造成生态之美、休闲之趣、体验之乐、农村之味的深山水景观为主的特色景区,今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营业收入400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胡朝鲜盘算的是景区运营的事,不仅要有游客,景区还要用工,游客更需要“一锅土鸡汤”。而方少文想的却是怎么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安置点的贫困户要搬得下来能就业能致富,村民的土特产品要卖得出去。双方的痛点和诉求恰好互补、一拍即合,翠云山居安置点22户67人的贫困人口有30多人吸纳到景区上班,当上保洁员、涉水景点安全员和售票员,工资每月2000到4000元;高标准建设的安置点二三楼空置的80间房间被景区租赁成为“农家民宿客房”,村民培训成为客房服务员,村集体还能从中得到分红5万元;村里百姓养的土鸡土鸭是客人们首选特色菜,茶叶、香菇、木耳等山货又成为游客的“手信”礼物。

“这是入冬后的第一个周末,今天上午来了8辆大巴近300人来景区游玩,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安置点的五保户、63岁的门楼村村民方礼平见到我们兴奋地介绍。

云峰村47岁的村民何凤英在水磨游乐景点当售票员,“这穷山沟,我再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有哪里吸引人的地方。”别说村民不理解,方少文心里也曾经犯过嘀咕。“穷家难当啊!正是脱贫攻坚各项帮扶政策聚集到我们村,企业入驻开发,我们才敢大张旗鼓搞建设,村民们看到村子美了、景区有了、在家门口打工了,收入越来越稳定了,更高兴的是思想也活跃了,乡村治理的事情大家是一呼百应。”现在的方少文解开了心头的纠结,思路逐步调整到推进乡村振兴、谋划协调发展工作中。

像何凤英一样,村里有80位村民到景区上班,其中贫困人口43人。今年22岁的门楼村村民吴炜结束了外出打工的日子,成为景区的安全员,开上了摆渡车,“现在最大的好处是我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工资2500元,景区还包一日三餐,每个月有4天假,原来不觉得我们的山水好在哪里,现在真能卖出钱了。”吴炜兴奋地告诉我们。

黄尾镇党委书记吴陈平说,“从2013年精准扶贫以来,我们黄尾镇以‘保护资源、用活政策、因势而谋、勇于创新’的理念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景区建到哪里,美丽乡村就延伸到哪里,形成了‘党建引领、景区带动、多业联动、景村互融’的旅游扶贫路径并予以推广,为黄尾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如今黄尾镇以聚焦全域旅游、打造知名目的地为抓手,形成了彩虹瀑布、青云峡和道元古村三架齐驱的龙头景区,在景区的辐射作用下,打造出了彩虹之约农家乐集群品牌,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热情高涨,不少人纷纷投资兴业建设特色民宿,涌现出一批能人大户建设观光体验农业基地,乡村旅游的样板效应正在凸显。(王淼 储方彬) 

(责编:黄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