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南陵县黄墓村:这个村 变了样

汪瑞华 陈若天

2020年10月21日11:2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稻花香、金秋忙,眼下正是芜湖市南陵县黄墓村稻虾共养的收获季。

站在进村的路边,一眼望去,被稻穗压弯了腰的稻子在田里整齐排列,像一队队迎接检阅的士兵,夹道欢迎丰收的农民。

“今年是个好收成啊!”站在田埂上,黄墓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坚明发出感慨。

今年汛情,黄墓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坚明(右三)带着百姓一起守护堤坝。 黄墓村村委会供图

2018年初,芜湖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何坚明主动请缨,来到黄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何坚明立即带着扶贫工作队对村里总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起初,黄墓村的现实让他心里沉甸甸的。

黄墓村,相传三国东吴大将黄盖曾在此操练水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黄盖就落葬于此。黄墓村也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该村有村民33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158人。长期以来,村里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年轻村民基本外出务工,剩下村民种田基本上靠天吃饭。

黄墓村党群服务中心 黄墓村村委会供图

怎样才能迅速让村民摆脱贫困局面?“发展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是出路。”

原来,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后,何坚明对黄墓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对黄墓的脱贫之路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路。

“三共三带三作用”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村“两委”班子更强了,“党群户联体”户户联扶贫、户户联产业、户户联文明,改变了过去“党员干,群众看”的现象,形成了如今“党员群众比着干”的良性循环,黄墓村也于2017年实现村出列。

2018年,在村出列后,何坚明琢磨的是整村贫困户能够脱贫。得知吴学军、余峰两人正打算带着资金到农村大干一番后,他“三顾茅庐”把两位从事电脑行业的能人请到村里,并成立南陵县翱翔生态农业,主打“稻虾共养”。

在何坚明看来,引进社会优质经营主体,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种养殖技术。尤其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

流转、改建、整地……几乎一天也没耽误,2019年,翱翔全年一季虾一季稻合计收益近30万元,通过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27户,户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眼下,今年的虾子已经丰收,130亩稻虾共养累计产虾2.4万斤,收入25万元。“再过上半个来月,稻子也将迎来收割,届时还能增收10万元左右。”过去玩鼠标,如今扛锄头的吴学军更是干劲十足。

“打算明年扩大规模,并组建龙虾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创业。”说起今后的打算,吴学军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准备把龙虾和水稻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真正实现“建一个扶贫基地,带一个贫困村,兴一方产业。”

黄墓村村口新铺上的柏油路。黄墓村村委会供图

细数起这些年来的变化,何坚明是如数家珍,截至目前,村里头有4个水产养殖户合作社、5个家庭农产、2051亩水域养殖面积……全村水产养殖生产总值占到全村的39%。

几年来,黄墓村变化喜人。村集体收入从零到去年的52.65万元、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的4.29%降低至0%、2019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如今,通过何坚明和村“两委”一班人3年来的努力,黄墓村旧貌换新颜。尽管今年的疫情和汛情让这个丰收季节蒙上了一层阴霾,但何坚明的扶贫事业仍然红火,村民的奔小康之路仍然越走越宽,迈出的步子也越走越大。

黄墓的秋日,秋风中尽是丰收的味道。卸下沉甸甸的稻穗,在收割完成后,紧接着就是翻地种上油菜,“等到来年春天,还能收上一茬,又能增收一块。”何坚明如是说。

(责编:关飞、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