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堤就是守家

汪瑞华 李西蒙 陈若天

2020年07月20日10:0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阵雨过后,采石河除了湍急的水流,一旁的堤坝上,最显眼的,就是丁周桥头的防汛帐篷。由于前几天河水暴涨,拱形的丁周桥,只有一小部分的桥面,从浑浊的河水中探了出来,桥体几乎被淹。

对岸,是守护农田和一方百姓的丁周圩。见到陶有金时,他正穿着雨衣,手执铁锹弓着腰在圩堤上导渗。

陶有金在圩堤上忙着导渗处理险情。

55岁的陶有金,是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马塘村的村民,也是丁周一组的村民组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打小就和水打交道。

1998年,当时33岁的陶有金,参与了那一年的抗洪救灾;2016年长江发大水,他又站到了抗洪一线,今年也不例外。

7月13日,雨在下,水在涨,长时间被洪水浸泡的丁周圩,水位已经超警。“桥南排灌站附近发现渗水点,需要下水查明渗漏情况,谁去?”“我水性好,我去!”话音刚落,正在巡堤的陶有金,匆忙赶了过去。

到了河边,已经光着膀子套上救生衣的老陶顾不上多想,一个猛子扎进采石河,在水底用双手摸排,用双脚踩压,全然顾不上当时只有20度的气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凭着多年经验,泡在水里20多分钟后,终于弄清渗水的原因:是新旧堤埂衔接处不够紧实导致的渗水,并非管涌。

直到这时,在场所有人才松了口气。

7月16日,陶有金(右)跳入水中查找圩堤渗漏情况。

其实,老陶在抗洪一线挺身而出下水排险并非这一次。7月16日,为了弄清楚是否地衖漏水,他又一次跳入水中,通过摸排,最终敲定了处理方案,这才打消了大家的担忧。

“老陶经验足、法子多,关键时刻总能第一个站出来,有他在,心里踏实。”在采石河摆渡的村民李木金这样评价道。

正是有了他的带动,入汛以来,马塘村数十名村民义务上堤防汛,11.44公里的堤段,随时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7月9日,在接到搭建防汛帐篷的通知后,陶有金就一直在圩堤上,截至7月19日是他上堤的第11天。虽然偶尔会有轮班休息,但即便不当班,他都会来到圩堤上走走看看,出出主意。在他看来,守堤就是守家,只要站到了堤上,就要负起这个责。

“巡堤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短短500米的责任堤段,‘战线’不算长,正常步行只需几分钟,但要仔细巡个来回,得花上半个小时。”老陶说,主要观察迎水面有无旋涡,背水坡有无渗水,如果存在,就有管涌的可能,要及时处理,丝毫马虎不得。”

临近傍晚,雨势渐止,但对于老陶来说,防汛依旧不能放松。导渗的间隙,老陶放在雨衣内胆的电话响了起来:“上游有一处貌似渗水。”“我这就过来。”

简单明了的对话,听上去似乎没那么简单。匆忙挂完电话后,来不及休息的他,放下手里的铁锹,两步并一步走,又赶去新一轮排险中。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