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壮大合作社 让“小螃蟹”走向“大市场”

2020年05月27日18:11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马鞍山5月27日电(周坤 陈若天)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门前门后一口塘,三年可建小洋房。”民谣道出的是七房村百姓利用水塘养蟹致富的图景。

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在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七房蟹苗养殖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养殖户徐书龙正在塘口清淤。“只有对塘口进行清淤、消毒,土质修复,再晒塘一个月,新蟹苗才能放心地放进去。”

陈若天 摄

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的江南水网地带,水体类型多样,拥有江、湖、河、塘等水面30多万亩。历史上,当涂县盛产河蟹,出产的花津蟹曾是贡品,与阳澄湖蟹、白洋淀蟹并称“中华三只蟹”。

从1994年开始,乌溪镇村民徐书龙养殖蟹苗。随着当地养殖户越来越多,蟹苗生产出来后,销售也成了大问题。于是徐书龙在村里成立了七房蟹苗养殖合作社,2005年,他在村里创办第一届蟹苗节,现已成为一年一度的蟹苗交易节日。如今七房村成为农业部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蟹苗培育面积达2300亩。

徐书龙说,每年春节后,都是蟹苗销售的黄金期,而今年因为疫情,蟹苗一下子从畅销品变成了滞销品,数万公斤蟹苗滞留在塘子里。由于蟹苗喜寒怕热,气温一回升就不容易成活,因此塘里的蟹苗必须在2月中下旬处理掉。

那段时间,徐书龙急坏了。“好在关键时刻,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伸出援手,减少了我的损失。” 徐书龙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政府相关部门给他办了特别通行证。依靠特别通行证,他开车把螃蟹运到相邻省份的交界处,避免人群集聚。

陈若天 摄

“作为村里蟹苗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户的销路有保障,但是有更多的小户更需要支援。” 徐书龙说,疫情期间,他还率领合作社的大户们主动帮助小户主寻找出路,优先卖出小户主的蟹苗。徐书龙的这一“义举”得到了村里其他养殖户的交口称赞。

吃一堑长一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损失给乌溪镇党委书记于向阳带来很多思考:“天灾不可预测,但是能否有办法应对呢?”

经过认真思考,于向阳说,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鼓励更多养殖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大户、强强联合”,打响蟹苗品牌。“合作社为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制定统一的标准,帮助养殖户找市场。只有从单打独斗到报团取暖,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 于向阳说。   

(责编:欧恺、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