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区6月底前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20年05月17日16:1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4月22日,包河区望湖街道王卫社区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会议——王卫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该区王卫社区“三变”的开始,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过8个多月的准备,4月24日,王卫社区向区农林水务局上报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材料,系统录入一次性成功。目前,该社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居民股权证书即将发放。

包河区望湖街道王卫社区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常住户9832户、常住人口约3万人,流动人口约1.5万人,下辖36个住宅小区。王卫社区党委书记周启虎介绍,社居委下辖两个项目聚集区,即王卫社区第一项目聚集区和第二项目聚集区,共160亩,有着近8万平方米厂房和门面房,多年来社区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健康增长,年租金收入均在1500万元左右。

虽然有着优质的资源和集体收入,但如何更好的运营社区集体资产,盘活这些资金,也牵扯了社区很大一部分精力。周启虎向记者举了个例子,社区一部分房屋租给了教育机构开办了民办幼儿园,合同租期到期后需续租,按照现有集体资产的相关规定须重新招标,且招标前房屋必须清空,这样就影响了幼儿园孩子的正常入园,造成家长上访。租用厂房的企业在续租招标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需要清空参加招标,这就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社区在资产经营上可能会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样就从制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同时,改革后社区的资产、资金也能够进行市场化运营。”尽管刚完成改革,但周启虎对改革带来的“突破”充满信心。

据了解,作为包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社区,王卫社区成立领导小组,进行清产核资、确定专人专责,制定实施意见、改革进度表及工作流程图,全面推进产改工作。

“人员身份界定是产改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顺利推进下一步工作。”包河区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像王卫社区这样的近城区街道,早已城市化,真正的农民身份人员已经很少,再加上时间久,人员流动性大,复杂性可想而知。为此,王卫社区制定了两种人员身份界定方案供居民选择——一是以一轮土地承包时的人口,二是以现有人口来界定,居民还可提供第三种方案。由于王卫社区完整保存了上世纪80年代一轮土地承包时的档案,分析发现采取第一种方案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最少,在征求意见过程中,94%的社区党员及100%的居民代表同意以第一种方案进行界定。

据统计,包河区望湖街道王卫社区清产核资中确认集体经营性净资产4796万元,房屋经营面积68325平方米。按照一轮土地承包人口,其中全额享受人员1197人,社区人口股按全额享受对象每人10股计算,总股数为11970股,每股股金3205元。

王卫社区只是包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早在2016年5月,作为安徽省级试点,该区大圩镇新民村便启动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16年12月30日注册成立了“合肥市包河区大圩新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

据了解,为做好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包河区赴苏州吴中区、宁波慈溪市、杭州江干区等先发地区学习考察,并召开座谈会研究讨论产改工作,还先后印发《包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包河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街镇社区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产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9个村居有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34个,下剩的15个村居,也将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叶玉庭 周小晗 周莉)

(责编:马玲玲、关飞)

推荐阅读